微信分享图

7841 清乾隆 梅花形黑漆识纹描金香料攒盒

梅花形黑漆识纹描金香料攒盒
拍品信息
LOT号 7841 作品名称 清乾隆 梅花形黑漆识纹描金香料攒盒
作者 -- 尺寸 直径1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50,000-350,000 成交价 RMB 437,000
材质 形制


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三年春(596年),有沈木漂至淡路岛,岛人不知是沈香,作为柴薪烧於灶台,香味远飘,於是献之於朝廷。
此乃日本关於香最早的记载,平安时代逐渐脱离宗教礼仪,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经贵族学者三条西实隆和将军近臣志野宗信的推动,香道成为与茶道、花道并列的“东洋三道”之一,犹如一条清流灌注至今。
在日本香道是最受王公贵族追捧崇尚的艺术行为,他们除了燃香凈化居室,更用以头发及衣服熏香的用途。
例如依据贵族的嗜好而特意精心调制的熏香——“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应运而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流行於社交场合。贵族们对香的偏好为辉煌的平安王朝披加了一件华服。
后来贵族衰败,武士当权,一种纯粹对香的爱好的风气滋长了起来。建立在“善”的精神之上,武士尊崇香的幽远枯淡。
识文描金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漆器。“识”指从平面凸起来的,“文”,指纹饰,故“识文描金”,说的就是在纹饰凸起来的地方描金,是漆器中极为奢侈的工艺。其花纹隐起,呈浅浮雕效果。
这种大量描金的漆器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多次下旨制作。在清宫档案里,带有描金的漆器都被叫做洋漆,当时认为这种工艺是日本传给我们的,是东洋的漆。但实际上,在漆器上描金、描银的工艺,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清朝时期,日本的“莳绘”反过来传入中国,当时的国人很少研究这种漆器,故将其视为洋漆。
此拍品为三层重盒,呈梅花形,平盖面,直壁,子母口扣合。底层盒由5个花瓣状小盒簇拥中心一圆形小盒组成,内部收藏六种珍贵沉香,分别为:真南蛮,椅南,嘉里曼丹等;中层盒为一盛放沉香的香盘;最上层为盖子。器形小巧可爱,隽秀精致,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通体在木胎上髹亮泽黑漆,将识文描金与彩漆技法相结合绘制纹饰。底层识文描金古铜纹,莲纹等;中层以金,红双色描画秋菊图;盖面亦由两色彩漆勾勒卷草莲花纹;外壁则施淡雅的金粉绘制山水亭台等画面。
纹饰华丽典雅,饱满丰腴,金光溢彩,美轮美奂,加之工艺精湛,艺术成就较高。
本品据说是由德川家族旧藏,代代珍藏相传至今日,能登上拍场实属不易。
备注:内有收藏级沉香共六种
来源:日本德川家族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