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326 清雍正 仿木纹釉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仿木纹釉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6326 作品名称 清雍正 仿木纹釉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作者 -- 尺寸 直径18cm;高13.8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4,800,000-6,800,000 成交价 RMB 8,740,000
材质 形制

[雍正年制]款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笔筒是为文房雅器之一,中空以纳笔,是其最初也是延续至今的特质。“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发端甚早的中华文明,最自觉的将历史的经验加以勤奋的传承。书典必有刀笔,笔从人而行走撂握,久而久之,不便贮存携带,便有笔盒容纳,书案之上,则有笔筒承之,其出现的准确时期已不可考,近至明代,笔筒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文人笔记中,如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清初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弥合民族裂痕,特兴“博学鸿词科”, 崇尚儒学,重兴礼教,故此时景德镇无论官窑民窑,均有烧造大批文房器物,其中尤以康雍时期官窑所出文房器皿最为可贵,其中尤以瓷质笔筒为一大宗,如本品即为雍正御瓷至为珍罕的创新力作。
其造型规整,圆口直壁,底足内挖成小圈足玉璧底,露胎处可见胎体细腻坚质,中心内挖成脐,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识,书法工整,结字饱满,官窑法度尽显。其外壁足墙、口沿及器内施木纹釉,外壁中部留白以青花绘通景山水,画意以山村幽居为题,构图上以传统的“三远”为法,远山近树,苍翠重重,山溪潺潺,一处房舍掩映于古树之间,房舍前地势平缓,远处绘拱桥垂柳,拱桥前一长者携一小童似正在送别宾客;房舍之后缓坡渐迭,近处嘉木葱郁,远处峰峦迭起,其间石径蜿蜒,三人沿石径缓步而上,石径尽头隐约可见一片屋檐。其青花发色沈静典雅,分水技法纯熟,整个画面意境高妙,彷佛一幅水墨画卷,一派宁静清寂意趣,立意闲逸悠远,尤其山石树木皴擦点染之笔法颇有四王之神采,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其内外壁所施仿木纹釉系以红赭与墨褐二彩描绘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远望俨然如木,其工艺异常精细,虽系人工,宛若天成,展现出鲜明的内府匠作精神,别具艺术魅力。此式仿木纹釉始烧于雍正时期,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自然生趣,清雅怡人。依据《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文件》记载,雍正七年“正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六日太监王玉持来……花梨木纹釉罐桶一件……”,即指此一创新釉种。本件之彩釉保存几近完美,一如初出,应属所见最为宝贵的仿木纹釉瓷器之一。
关于此种仿木釉笔筒,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的论述中记为雍正朝所独有,“……木秞地开光绘画的笔筒,款式甚为特殊,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线饰以木纹理的彩色秞,外壁中部绘有墨彩松鹤图或人物行旅图,在画面的花草和树梢上点染浅蓝、绿、淡珊瑚红、紫和白色,甚为新颖。”与之可资比较的例子见有仿木纹釉与粉彩、墨彩搭配,前者如北京瀚海2012年春拍第822号(图1),无款,及上海博物馆藏品(图2);后者如北京故宫藏品(图3)及香港苏富比2005年秋拍第207号(图4),属“大清雍正年制”款识,成交价2084万港币。查阅检索国内外重要公私收藏及艺术品市场,未见如本件之仿木纹釉与青花搭配者,可谓孤品,幷且本件属“雍正年制”款识,当为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的一件仿木纹釉作品,值得格外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