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304 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拍品信息
LOT号 6304 作品名称 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作者 -- 尺寸 4×4×7.8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10,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1.日本藏家旧藏;
2.西凌拍卖,2008.06.29,Lot127,图录封面
印文:奉天眷于千龄
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田黄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
本件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著易辩;其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显为中阪所产上佳田石,色质俱佳。且此印印材硕大无比,重达256克,从古至今田黄历来都以两计价,通常一两以上者方算成材,三两者可谓大材,而过半斤者则属巨材也。因田黄原石多为自然形卵状独石,可想而知如此硕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要耗用多大的田黄原石方可成形。如此奢华与气魄舍皇家其谁?印主的身份地位不言而喻。
据陈伯亮《说田石》载:“余旧藏清怡贤亲王有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其吃油之深,若云斑之与水晕也”;又说:“尚古斋有怡邸田黄六方,其中二方成对,大如皇帝之玺,上刻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如此看来此方田黄与陈氏《说田石》所载“旧藏清怡贤亲王有田黄双凤章”十分契合。
再看此印印钮的雕工亦精美绝伦、不同凡响,为康熙内廷御工周尚均所制,其平生佳作,常遭地方官僚搜括,作为贡品,供奉御前。同时亦深受同时代文人、藏家喜爱。钮作老凤引雏形,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刻琢工艺繁复而不失细腻,线条流畅婉转,神态清秀恬静,其用刀之法坚致英挺,圆熟明快。雕刻中的细腻处理,尤为精絶,全凭修炼深厚的刀技功力,才能呈现“心手相应、刀随心走”的无上境界,仅此一点,即为后仿者所不能及。
将之与现藏上海博物馆印章馆中的田黄单凤钮方章相比对,两印无论从造型、刻琢手法及细部处理均有明显的一致性,为十分典型的尚均钮。另外将此印印台处的回纹与龚易图旧藏周尚均制鲎箕白田三螭钮方章的回纹相比对,可发现此两印的回纹线条与刀法运用上也是完全一致、十分吻合。
另外此印所刻印文典出唐太宗贤妃徐惠《奉和御制小山赋》中的名句“奉天眷于千龄”,布局匀停于平整中寓巧思,刀法劲挺在光洁中见浑穆、古茂渊懿,具有典型的清初篆刻风格。此印实可谓三美合一,品相完美硕大,质地凝灵成冻、温润细结,雕琢精细、刻划传神,制作工艺精湛之极,充分体现了宫廷御用之物极尽奢华、完美无缺的清代宫廷雕刻工艺,彰显出至尊无上的皇家风范,属不可多得的清宫旧物,堪称田黄瑰宝极为难得。 再者,二十几年来的拍卖场上,如本品这样重大256克的古兽钮者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所见不到三方,多见随形者,可见其珍。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美石美刻
在我经眼过的印章中,田黄双凤钮“奉天眷于千龄”印特别让人难忘,难忘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它的材质,一个是它的形制,再一个是它的印文。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方印章是七、八年前我尚在西泠拍卖工作的时候,刚一上手,便生欢喜,石之养眼,钮之华美,印文之耐人寻味,以及印面章法的从容舒展和篆刻刀法的净挺利索,令我捧赏再三,欲罢不能。如今七、八年过去了,想起这方印,还是不能释怀。
田黄产自福州寿山,乃田坑所出,为寿山石中最名贵者。田坑因为位置不同,所出田黄在构成和色泽上就有区别,故有银裹金、金裹银、乌鸦皮、田黄冻等等名目。其黄也微妙,因质地而别,其中透明如新鲜蛋黄者,名田黄冻,质地最佳。此印即为田黄冻,寿山中阪田坑所出,色黄且莹,宛若凝脂,又如油蘸,规模则长宽各4厘米,高7点8厘米,重达256克。通常而言,上佳印材如青田、鸡血之类,以一两左右算成材,二两以上算大材,而田黄非矿所出,多为独石,物稀材小,当更为珍贵,所以有专家认为田黄30克以上即算成才,刻成印也让人宝爱。著名的例子是咸丰皇帝那方田黄篆书朱文“御赏”印,这方印是咸丰帝鉴赏书画时的常用印,与另一方小印“同道堂”常常连用并同贮一匣。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重病中的咸丰帝立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同时规定此后以“御赏”、“同道堂”二印为发布谕旨的凭信,凡应朱笔处用此二印代之。二印分别由皇后慈安、嗣皇帝载淳掌管,因载淳年幼,慈禧以嗣皇帝生母身份,代子钤印。这方“御赏”印有多大呢?印面1×2厘米,印高5厘米,重量大约在三五十克之间。那可是大清咸丰朝的皇帝啊,所用田黄闲章不过如此,而“奉天眷于千龄” 印重达256克,名副其实是一方田黄巨材了!
至于形制,得说说这方章的印钮。古时候前人得-佳石必先审后解,审是察看,解即开石,因为石中有络,有水痕,还有沙隔,所以解石之前要先相其理,测其络,避水痕,凿沙隔,度势相形之后才以锯开铲削,可见一块田黄从毛石到成型章料特别是成型的大章料是多么难得,所以好田黄价比黄金,“一两田黄三两金” 当其所值。石被解后,据民国时对寿山石颇有研究的张俊勋先生所著《寿山石考》中所言,必须用寿山当地之“旗山下出产的那种粗如砺(粗磨刀石)的砖块来‘磋’,然后再用那种细如砥(细磨刀石)的南京砖(又叫作金阊官砖)来磨”,磨至细润滑腻,还原出寿山石的天然丽质方可上刀雕钮。
《奉和御制小山赋》是与唐太宗的唱和之作,作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初夏,是时唐太宗重修终南山翠微宫,携徐贤妃等来此修养避暑,赋中的“小山”即为翠微宫中的一座假山。唐太宗与徐贤妃漫步于此,诗兴大发,于是借翠微宫旖旎风光抒发情怀,帝妃之间演绎一唱一和的佳话,写下了两篇优美的辞赋。徐贤妃在贞观朝后宫九嫔中以擅辞章敢谏言得太宗宠爱,《奉和御制小山赋》在唱和抒怀的同时不忘怀国,其末二句云:“期保终于一国,奉天眷于千龄。” 所谓“天眷”就是上天的眷顾,这里指唐太宗对徐贤妃的恩宠。“千龄”则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长久。如何解读此二文句?网上有一篇名为《夫唱妇随——唐太宗与徐惠的“小山赋”》的文章给出了答案:“‘期保终于一国,奉天眷于千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祚绵长的殷切希望,更是真诚地表达了对君子对国家的-片忠贞。” 我赞成这一解读,并认为这正是“奉天眷于千龄” 句子移作印文,以及此章印钮、印文高度统一、且如此精工制作的用意和原因所在。至于印主是谁,虽然无以得知,但相信不会是平常之辈,因为这样的句子不是谁都可以任意遣用的,需要身份匹配。
清末陈亮伯是田黄石的藏玩名家,所藏颇富,其收藏多来自老北京琉璃厂著名的古董商号如英古斋、德宝斋、尚古斋等。陈亮伯在其所著《说田石》一文中谈及一些瞩目的田黄印章比如现藏北京荣宝斋的“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 等的递藏消息,其中有云:“余旧藏冰玉主人(怡亲王贤别号)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甚匹,其吃油之深,若云斑之与水晕也。” 括号里是原注文字,需要做一点解释。和硕怡亲王是清代世袭罔替亲王(俗称铁帽子王)。雍正元年,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被雍正帝封为和硕怡亲王,他与雍正的关系最亲密,深得雍正信赖,但是他早逝,享年仅45岁.。死后雍正给他配享太庙,赠谥“贤”字,世称怡贤亲王。雍正还开特例,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是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其后,他的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弘晓字秀亭,号冰玉道人,弘晓死后谥字“僖”,世称怡僖亲王。所以冰玉主人不是怡贤亲王,是怡僖亲王。这不要紧,无论怡贤亲王也好,怡僖亲王也罢,关键不在此,而在他所谈旧藏那方田黄双凤章曾为怡亲王所有,这一点他说得很明白。我们虽然不知道他说的那方田黄双凤印是不是“奉天眷于千龄” 印,因为没有图片我们无法作对照,但是依陈亮伯的描述,颇有相似之处,而材质、印文也可对应两代和硕怡亲王的身份,这应该引起关注。这是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如此特殊的印章我想一定曾有钤用,假以时日,相信会有确凿事例出现。
(撰文/胡西林)
重25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