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15 何秋梧制 张药房铭藻曜砚紫檀匣 李兆槐铭木奴砚紫檀匣 秋梧铭松鳞砚紫檀匣 藤瓜砚紫檀匣

何秋梧制 张药房铭藻曜砚紫檀匣  李兆槐铭木奴砚紫檀匣  秋梧铭松鳞砚紫檀匣  藤瓜砚紫檀匣
拍品信息
LOT号 6215 作品名称 何秋梧制 张药房铭藻曜砚紫檀匣 李兆槐铭木奴砚紫檀匣 秋梧铭松鳞砚紫檀匣 藤瓜砚紫檀匣
作者 -- 尺寸 高1.4cm;宽13cm;长14.5cm;长18cm;宽13.8cm;高2.7cm;长13.5cm;宽9.2cm;高2cm;长17.5cm;宽12.3cm;高2.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012,000
材质 形制


李兆槐铭木奴砚紫檀匣
秋梧铭松鳞砚紫檀匣
藤瓜砚紫檀匣
张药房铭藻曜砚紫檀匣 何秋梧制
释文
「高冈朝阳烂然成章,其斯为藻曜而高翔者乎。锦芳铭。」隶书刻铭并款识
「张锦芳,清广东顺德人,字粲夫。一字花田,号药房。乾隆五十四年科进士。官编修,淹贯群籍,通晓文(义)。分隶得汉人法,兼工绘事,而于诗所诣尤深。钦州冯敏昌谓曲江后一人。其诗与黎简、黄丹书、吕坚号岭南四大家,与冯敏昌同县胡亦常,在京号岭南三子。性孝友,以连遭兄弟丧,乞假归,遂不仕。年四十七卒。有逃虚阁诗钞、南雪轩文钞、诗余。唐代以来品研者,咸以端砚为第一。端石以清嘉道年间所采为最精。」(1789)砚袱行书墨书
李兆槐铭木奴砚紫檀匣
释文
「奚取木奴千头,惟倩橘仙二叟,
挥彼万斛玉尘,颂君三生石友。
道光乙未弇山为芷乡铭属秋梧书。」(1835)
秋梧铭松鳞砚紫檀匣
释文
「谡谡风,龙门客,借片鳞,作盘石。
道光乙未二月弇山大居士属秋梧书铭。」
(1835)行书刻铭并款识
藤瓜砚紫檀匣
此为天然随形砚,四品一组。随形砚及天然砚,即古称「天研」,采石后不加斧凿,或仅就其形略加雕琢成研。此类切合文人雅好平淡天真情怀的研品,素为书斋不可或缺之清翫雅物,其制相传始于苏东坡。宋人《端溪砚谱》云:「东坡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砚,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注释1)艺匠多利用砚石所具有的天然石形、石皮的丰富色彩,乃至砚石纹理、石品花纹或罕见的石眼、虫蛀等,稍加雕琢与点缀,即成「天人合一」且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
「何秋梧制 张药房铭藻曜砚紫檀匣」,端砚,砚石随形,砚面上端随形浅浮雕为展翅凤凰并覆叶状,作双翼环抱砚周缘。砚色青紫,砚端浅洼为月形墨池,刻有双叶,受墨与墨池部分有天然胭脂晕,凤凰身躯、凤尾与覆叶延伸至砚背。砚背有张锦芳(1747-1793)隶书刻铭:「高冈朝阳烂然成章,其斯为藻曜而高翔者乎。」「藻曜而高翔」出自《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高飞而遨翔的鸣凤比喻文采焕发,以之形容风骨与文采双全的文章。(注释2)高冈鸣凤则典出《诗经》:「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鸣凤珍贵华美,世所罕见,用以比喻才华优异的人,砚铭内容与鸣凤砚雕适相为呼应,文质相辅,醇厚典雅,亦蕴藉文人学士胸中之自我勖勉。
张锦芳(1747-1793),字粲夫、药房,又字花田,号芝玉,斋名南雪轩、逃虚阁,广东顺德(今广东省顺德县)人。乾隆己酉(17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通说文,喜金石文字。弟锦麟,字瑞夫,举人,以赋「碧天如水雁初飞」名句闻世,时呼张碧天,早卒。兄弟同为翁方纲(1733-1818)所赏识,翁方纲《玉壶山房诗话》对张锦芳推崇备至,誉其:「诗宗大苏(苏轼),上溯韩(愈)、杜(甫),卓然树骚坛之帜。要其才力富健,气韵深醇」。书法家伊秉绶(号墨卿,1754-1816)与张锦芳为同科进士,为挚交好友。锦芳英年早逝,其抄书砚「南雪斋砚」归两人共同好友叶梦龙(1775-1832)所有,伊秉绶尝为之题铭,睹砚思人,感念两人友谊,真挚感人。锦芳自幼聪明敏悟,博学多才,嗜艺如命,诗书画三绝,其诗名与钦州冯敏昌(1741-1806)、同邑胡亦常(1743-1773)合称「岭南三子」,后来又与同县黎简(1748-1799)、黄丹书(1757-1806)和番禺吕坚(1742-1813)三人并称「岭南四家」。画山水花草精妙,写梅花尤工。锦芳笃重情谊,因其兄、弟皆英年早逝,哀恸成疾,抑郁以终,年仅四十六岁,着有《逃虚阁诗钞》、《南雪轩文钞》等。
「李兆槐铭木奴砚」,随形端砚,砚堂宽平,无墨池,砚周与砚背保留大片天然石皮,石纹似橘皮,复于砚首雕一蒂,砚背浅浮雕橘树枝叶,别出心裁,随形巧作,充满天然意趣。砚背有刻铭:「奚取木奴千头,惟倩橘仙二叟,挥彼万斛玉尘,颂君三生石友。」盖「木奴」即指柑橘树,《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此述丹阳太守李衡因妻不善治家,于是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来家道殷足,世人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此砚铭为李兆槐为芷乡所书,属秋梧刻铭。李兆槐,字继庭,号弇山,广东新会县邑城人,充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科副贡,少时至江苏省亲探父,从学者钱大昕、潘世恩等人游,诣益进。父卒于官任上,扶丧归里,与同邑名士诗友何秋梧等人,倡组惠泉诗社,后主古冈义学讲席,有《玉烟堂骈体文抄》、《兰石房赋抄》与《古啸斋诗草》传世。(注释3)秋梧即何凤,字西清,号秋梧,邑城人,尚节操,美风仪。与从叔何殿春(字宝锡,号红药)称大小阮,成童试辄冠,充嘉庆十八年中跋贡生,廷试后寓都下供职光禄寺典簿,五十三岁中道光十七年举人,再赴礼部,所交者皆一时耆宿,花县骆文忠公(骆秉章,1793-1866)尤器重之,归主古冈讲席,精于书,初学赵松雪,晚入褚河南。工诗,着有《琴语山房诗集》,何凤亦善制砚,为清代道光年间制砚名家。(注释4)陈灼奎,字芷乡,嘉庆时期广东新会人。工小楷。(注释5)
「秋梧铭松鳞砚」,端砚,砚色青紫,有天然胭脂晕。砚作长方近椭圆形,砚额与两边环以浅浮雕松鳞片,并延伸到砚背。砚背有何凤为李兆槐行书刻铭并款识:「谡谡风,龙门客,借片鳞,作盘石。道光乙未二月弇山大居士属秋梧书铭。」(1835)。另外一件未署款的「藤瓜砚」,亦为天然随形端砚,此砚无墨池,或者原来是作为笔舔使用。砚额与砚背首端以极浅浮雕刻瓜叶枝蒂,瓜蒂位于砚端中央,适使砚作呈现为一完整瓜叶连蒂之瓜形,此为艺匠度形、随势之慧心巧作,充满素朴天然之趣。
此四品一组之砚台具有两共同特点,一是皆为度形衡势,佐以巧工的天然随形砚,其浅浮雕装饰手法与风格相似,浮雕皆自砚面延伸于砚背,取材于自然,复以天然瓜果或禽鸟为主题,又能呼应砚铭内容,艺(意)境高妙,显是出于同一艺匠,亦即道光年间的制砚名家何秋梧之手;其二是砚主、制砚与铭砚者,俱为出身岭南的文人名士。近年有学者研究广东新会江门一地的白沙祠(为纪念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先生而兴建)建置,注意到李兆槐、何秋梧等人俱为广州新会邑城当地仕绅,他们虽然没有显赫功名,然于当地修堤浚河、兴办义学、建置祠堂与修地方志书等事业,胥所经心,无不慨然捐输贡献。(注释6)此砚作适足留传后世,作为上述岭南仕绅的文采风流与道德事功之见证,此作之可贵,盖会心于此焉。
注释1:(宋)佚名撰,《端溪砚谱》(百川学海丛书本),页5。
注释2:(南朝)刘勰着,范⽂澜注,《文心雕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页514。
注释3:(清)彭君谷修,钟应元纂,《同治新会县志续‧卷六‧列传人物下》(清同治九年木刻本),页10-11。
(清)彭君谷修,钟应元纂,前引书,页14。 注释4:
(清)李放,叶眉纂录,《皇清书史‧卷八》,收入: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 注释5:
黄海娟,〈白沙祠建置考〉《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卷1期(2008年2月),页29-33。 注释6:
包装
老紫檀匣
重569g;重1357g;重532g;重105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