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57 范曾 2003年作 后赤壁赋 镜心

后赤壁赋
拍品信息
LOT号 0357 作品名称 范曾 2003年作 后赤壁赋 镜心
作者 范曾 尺寸 122×127cm 创作年代 2003年作
估价 9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後赤壁赋。癸未雪霁,范曾。
钤印:范曾印、风声腕底总萧萧
玄裳缟衣,划然长啸
范曾爱读书,喜欢思考,绘制人物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着眼揣摩人物的造型和神态,故“下笔如有神”,像如《后赤壁赋》这样的作品,需要熟稔历史典故的画家才能表现出经典的镜头,范曾此画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动态神韵,再现历史。
范曾所作的写意人物苏东坡与佛印禅师,力追古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笔墨酣畅淋漓,用笔如行云流水,衣纹转折间勾连自如,显示出画家熟稔的线条造型能力。《后赤壁赋》画面萧疏淡雅,佛印禅师一袭白衣以简代繁,线条的勾勒看似随意,实则概括生动,其实每条线都对形体的塑造深具关联。苏学士的黑色的学士帽将素色的画面打破,苏东坡忧心民间疾苦,他在徐州和杭州修建的“苏堤”泽被了万世子民。此刻苏东坡正沉醉在诗意与禅境中,所谓“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明清以来,中国的人物画多以工笔为主,而范曾则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泼墨人物必须意在笔先,意到笔随,使所绘之人物与所用之笔墨映相结合。欲求人物之形神兼备,没有深厚之素养难望其项背;要得笔墨之神完气足,则必须有精到之功力。范曾先生人物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
范曾先生以特有之灵性感悟世界,而劫后大彻静观万物,体万物之性,是以参乎天地,以赞天地之化育。近作《范曾谈艺录》三十余篇,其作品以深邃之意境、勃郁之灵性、强烈的个性为切入点,融之以诗魂,取古豪俊之气骨风神,化而为用笔,则其笔下人物无论是江畔行吟之屈原、横槊赋诗之曹操、豪气干云之钟馗,无不显现其跌宕不羁之英气,骨相难更之气质,清新隽永之画风。他以他诗人之豪迈指点风物,臧否古今,他以他作为画家特有的激情把对现实之观照化作笔底长啸。
作为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历史学家,范曾先生将他的生命几乎全部投入了他的事业,我每每有感于范曾先生在对不屑的呵斥之后,远凝而沉思之时,不知道那是否是一种深沉的寂寥之境。在人们的感觉中,“范曾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一位唯美主义者,一位无畏的战士,一位浪漫的骑士……”
盖世人嫉范曾,嫉他雄辩滔滔、文章风流、诗意横秋,嫉他画名宇内,嫉他“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钱钟书语)世人怨范曾,怨他直言不讳,敢为天下先。而世人皆爱范曾,爱他真挚、至诚、豪情天纵。世人折服于范曾之魅力,折服于他坚定不移的爱国热忱,折服于他浪漫而儒雅之风度,折服于他光明磊落之秉性。数十年来,范曾先生把他对中国文化精髓之感悟融入他独特简约而超逸豪迈的人物画之中,几穷丹青之妙,因而世人争欲得而宝之。我尝于先生家中观先生作画,见先生将丈二徽宣悬之于壁,但凝神濡毫于抱冲斋中。阐幽思而胸臆洞达,以心虚化而为无象。俄尔“胸中若有嵬峨”,悬腕挥毫于壁间,起手一笔乃至十笔、百笔无不以一气贯之,以感触为大始,浩浩然若“移瞬息于千载,托方寸于万里”。或写老子出关,则范曾先生与古人意合神侔,老子霜腮童颜挟清风,青牛傍幽草,迤逦而来。范曾先生在《亦有佛性》中点画之间呈现于观者面前的是老僧洞察万类之睿目与老猿深谙佛法,自见本性的眼神。《乐夫天命复奚疑》中范曾先生画陶公布衣芒鞋,徐徐而行,用笔追光掣电之节奏与不可复得之妙境,让我曾徘徊在这帧画前久久不去。这自然令我联想起陶渊明和他的《归去来兮》,想起他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并由此而联想起谢灵运、苏轼,想起苏轼之才情、气度,想起他意兴之清高无尘与潇洒不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敖倪万物之风度。盖范曾先生作画,笔愈简而神愈全,笔墨或有尽,而意会愈无穷。范曾先生之诗文也俊伟闳博。盖将屈子词赋,吴生之笔兼于一身,故其“动之为风,散之为云,敛之为秋,舒之为春”。
范曾先生之诗,发抒怀抱,标举性灵,是先生高尚人格之体现。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贵有“赤子之心”,有赤子之心则自然有童心在焉,有纯正之心在焉,如是则可无碍于视听而神思自然现焉,是以其深思可以纵接千载,其远观可以视通万里。夫艺以载道,圣人云仁与乐一统,庄子云主客而合一,魏晋名士风流。德与艺之交融,浑然独步,正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取向。我们的时代在呼唤真正德艺双馨之英才,我们的时代需要如范曾先生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纵观当今,能书者有之,能画者亦有之,能文、能诗者有之,而书、画、文、诗皆精而德馨者有几人,我们相信,历史是公正而无私的。
在范曾先生多维的艺术世界中,人们通过审美跋涉之历程,何尝未感受到一次次灵魂震颤与性灵之感召。读范先生之诗,品范先生之书画,我们便会不断徘徊在其永恒的创作母题前,沉浸于浑厚、劲健、清新与卓尔不群的意象之中,神遇之心胸亦缘此而豁然。——尹沧海 《沧海一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