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492 李津 饮食男女 镜心

饮食男女
拍品信息
LOT号 2492 作品名称 李津 饮食男女 镜心
作者 李津 尺寸 53×21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862,5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饮食男女,李津。
凡人歌
在中国风俗绘画的历史中,以各类生动的宴饮雅集为代表的生活场景,作为表现不同历史时空中特定社会之风俗、文化特征的重要题材,一直为许多艺术家所着力精研,且历代皆不乏此类经典,如故宫博物院藏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镇江市博物馆藏明谢环《杏园雅集图》。然,无论前者表现的是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的贵族生活抑或风流倜傥的雅士文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高贵的矜持和文人式的庄严与克制。由此观之,李津此幅《饮食男女》在表现上述题材时就显得大异其趣,无论视角的选择,氛围营造还是笔墨的运用皆与前作大相径庭。平日酷爱美食的李津更加着迷于一种带有浓郁享乐主义色彩的世俗生活,其笔下无论人物还是事物无不以其最本真的天然状态示人。画家在传统文人画逸笔草草的悠然自得中融入了诙谐天真,其游走无忌却又稚趣横生的线条、晕染都颇得白石老人“不似之似”的妙趣,寥寥数笔,便能让人、物之性情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纵观全作以横幅展开,自右向左延伸开去,十一名各式人物依次登场。不论贵妇、村姑、大款、儿童还是僧人、莽夫、艺术家,皆信手绘出,情态各异,幽默生动;背景中用以交代情节,烘托氛围的瓜果蔬菜、珍馐美酒更是一应俱全,一派盛世气象。
《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画家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抑或美丑胖瘦还是贫富贵贱,作为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相同的命题即——生活,一种形而下的,关乎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但凡真正的术家无不穿透纷繁之象,洞悉事物之本质,而李津于前者亦心向往之。由此,在这活色生香之下便隐藏着艺术家更大的企图:若是观者对画中人物逐一审视,就会意外地发现每位人物的表情、神色之中似乎都带有一丝捉摸不定的暧昧。而恰是这种暧昧,在不经意间道出了艺术家的真正意图——后者无意简单、机械地还原和再现客观生活与日常经验,而是力求以此为媒介,分析潜、透视潜伏于其下的巨大隐忧:经过数千年的进化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然进入物质生活空前丰富和发达的当代阶段。个体生活也因此被浩如烟海的各种物质和层出不穷的无尽欲望所包围。然而这些口腹、性情之欲是否真如古人所言“食色性也”而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人们日益膨胀,无所节制的欲念是否终将把这个有限的世界消耗殆尽?面对如此多的诱惑与选择,我们应当何去何从?直面并试图回答这些令人苦涩的诘问才是此幅作品之终极指向。为此,李津在画面中极为巧妙地置入了2处关键性的线索,用以激发观者对于以上问题展开思索与追问。其一,一位背身侧脸的僧人被艺术家以后现代形式的“挪用”手法置入画面,从而与《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德明和尚形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对应关系。此时,僧人手中那串本应沉静肃穆但却五光十色的念珠就以隐喻的方式,道出了其中玄机:今世今生,即使清心寡欲、远离世俗尘嚣的佛门中人尚难全身而退,何况凡人乎? 其二,艺术家于全幅结尾出描绘了一位妙龄少女,赤身露体,手持枪刃。在此,李津以之为画眼,用一种颇具戏剧性的方式点出全作之要旨——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东西看似秀色可餐,实则机关重重、暗藏险恶。由是观之,似乎恰如冯骥所言:“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
当我拿起笔画画时,就会进入一种好的创作状态,人性的东西、人气的东西就会注入到宣纸上,我必须把状态调整到最佳程度,才能画出自己生存的感觉。我只是借绘画这种形式来滋养性情,寻找快意。在当今这个求速度、讲效率的时代,多一份闲情,就多一些乐趣。我喜欢简单的、透明的、轻松的感觉。
——李津
延续着艺术家一贯的风格,李津继续描述着“饮食男女”的主旋律,李津提着他的“菜篮子”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与美食之旅”,他云游了全球十余城市,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中国的湘云贵、上海、江浙,德国的柏林、慕尼黑,法国的巴黎,西班牙的马德里等,最后回到北京。这期间,李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执笔记录,一面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一面用绘画的创作阐释内心感受。
“大俗就是在对俗——日常生活功利和困扰的超越中,把日常生活的情绪转换成一种审美情趣,俗就变成了雅。”评论家栗宪庭曾这样描述李津的绘画创作,在栗宪庭看来,李津把爱吃、爱喝酒、爱做饭、爱女人皆作为人生和审美的需要,没有在生活之外另建一个艺术的金字塔。知道享受生活,才能给生活以乐趣,乐趣成为李津艺术的“主旋律”,画画也就成了一种生活的享受,所以李津画面中所有的形象创造,无论是男人、女人、美食、餐具、茶具、花花草草,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诙谐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