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9696 清允礼辑 古文约选不分卷

清允礼辑 古文约选不分卷
拍品信息
LOT号 9696 作品名称 清允礼辑 古文约选不分卷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22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
材质 形制


清雍正十一年(1733)果郡王府刻本
1函8厚册 开化纸本
提要:是书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眉上镌评。存唐宋八家文全,开化纸精刊初印,厚册原装未衬,品相佳。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类著录。
21.3×14.1cm
清果亲王府刻本《古文约选》
苏晓君
明代刻书中,藩府刻本特色鲜明有数十家之多,所刻书籍达二三百种,在版本学中成为独特的一支。清代王爷临民治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政治地位与明迥异。平居闲暇之时也同明代王爷一样,颇有一些倾心学术、潜心文学、热衷文化、虔诚信佛好道、雅好刻书者。经初步考证核实,清代有过亲王、郡王爵位并刻印了书籍的有二十五位,刻书七十八种。这个数量虽远不及明藩府,但也有一定规模,在清代刻书体系中也独树一帜。清代王府刻书都是独立的个人行为,纯是主人们的一种个人爱好,与一般私家刻书不一样,与牟利的书贾更不同。他们刻书目的主要在于存世留名,更多在个人精神寄托层面,以印书方式来表达其各异的追求和情感,大多成为自己或家人、亲朋的纪念、收藏品,往往不顾及书籍的社会功用与价值,因此影响力甚微,印本一般在世上流传不广。果亲王府所刻《古文约选》却是一个特例,被奉为清代士子研读古文的范本,曾大量刷印过,这在清代王府刻书中实属罕见。
《古文约选》由允礼选编,方苞订正,镌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行格为九行十九字,版式为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板框高21.3厘米,阔14厘米。不分卷,卷前依次有允礼撰写序文一篇五板,方苞撰写凡例九则七板,下接目录二十一板。集录古文上起自西汉,下讫北宋王介甫。共选编西汉二十四人文三十九篇,具体有贾谊四篇、晁错四篇、南越王佗一篇、邹阳一篇、枚乘一篇、董仲舒二篇、司马相如三篇、徐乐一篇、严安一篇、严助一篇、吾邱寿王一篇、司马迁二篇、李陵一篇、路温舒一篇、杨恽一篇、赵充国一篇、萧望之一篇、刘向四篇、贾捐之一篇、匡衡二篇、李寻一篇、刘歆二篇、贾让一篇、扬雄一篇;东汉四人文四篇:班彪一篇、班固一篇、李固一篇、崔寔一篇;后汉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二篇;及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文七十二篇、柳宗元文四十五篇、欧阳修文五十八篇、苏洵文三十二篇、苏轼文三十四篇、苏辙文二十篇、曾巩文二十六篇、王安石文二十六篇。凡例述及编辑主旨和体例,第一条对此书有概述云:“是编所录,惟汉人散文及唐宋八家专集,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后可溯流穷源,尽诸家之精蕴耳。”
此书版式舒展,字体秀丽规整,气息静雅,装帧素朴,展卷品读,令人顿感神清目爽,可谓清代写刻本的上品。卷端下刻印有“果亲王府选刻”长形阳刻墨记,此果亲王即允礼。允礼(1697-1738),清圣祖第十七子,雍正元年(1723)封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六年(1728)晋封亲王,是为第一代果亲王。乾隆即位,又总理事务,管刑部,三年二月卒,谥毅,终年四十一岁。允礼幼从学于名士沈德潜,为人直朴,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办事忠诚,政绩斐然。他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据民国间罗振玉辑《果毅亲王恩荣录》记载:“雍正四年(1726)七月初八日,吏部议奏,国子监八旗官学,行令该衙门,严饬课训。奉旨:著交与果郡王不时稽察。钦此。”自这年允礼兼任八旗官学监临教督后,实心任事,制举之外,还提倡“躬德立功蹈仁义,自勉于忠孝”的道德修养,使得学风焕然一新。雍正十一年他所刊刻的这部书,卷首冠自撰序文,说道了选刊因由,有云:“承学之士,必治古文,而近世坊刻,绝无善本。圣祖仁皇帝所定《渊鉴古文》,闳博深远,非始学者所能徧观而切究也。乃约选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刊而布之,以为群士楷……雍正十一年春三月,和硕果亲王序并书。”又言及所选内容的标准是“惟两汉书及疏,唐宋八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择其尤,而所取必至约,然后义法之精可见”,并指出此选本“为制举之文,敷陈论策,绰有余裕矣”。简言之,允礼选刊这部书,其旨在使学者修身立德,明晰古文义法,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这也是攻读举业的根基。
对这部古文选,清末帝师翁同龢于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曾有墨笔留言,云:“此方望溪先生选定而果亲王刻之者也。评点皆具义法,学者当深体之。”方苞(1668-1749),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累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博究六经百氏之书,长于散文。所为古文,以法度为主,上规《史》、《汉》,下仿韩、欧,清真雅洁为人法,非俗儒可及。清苏惇元所编《方望溪先生年谱》,简要记录了方苞参与校订《古文约选》一事:“(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先生年六十六。春三月,奉果亲王较《约选》,两汉及唐宋八家古文刊,授成均诸生。其后于乾隆初,诏颁各学官。”由此可知这部得到皇帝首肯的书,乾隆初年就已成为了研习诵读的范本,并得到大力推广。有关颁诏一事,在嘉庆十七年(1812)刊印的《钦定学政全书》卷十二“颁发书籍”中也有记载:乾隆三年(1738)奉上谕,《御纂朱子全书》、《古文约选》、《大学衍义》等书,俱于学术有裨,自宜广为传习。命地方大吏善为筹划,将士子应读之书,多行印发,以为国家造士育材之助。因此看当时印刷量不会少,故而如今存世也较多。书中选文后多有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者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的得失,成为后人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它的广泛传布,使得方苞注重义法说的主张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对其后桐城派姚鼐编辑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古文约选》在流传百三十多年后,原刊渐稀,四川总督吴棠(1813-1875)于同治八年(1869),延请张人瑞、缪荃孙刊校,由夏仲至冬仲,历时半载,再次刻印了这部书,以惠士林。版式一仍其旧,字体则改为齐整的宋字,与原刻相去甚远,是为覆刻本。
清雍正间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使用过两种纸,一为柔软洁白的开化纸,另一种即太史连纸。允礼镌刻的这部书也分别用过这两种纸,现存太史连纸本更多些。
清代王府刻书包括经学、释家典籍、谱录、传奇、杂剧、道书等类著作,而更多是记载不涉及政事的闲情杂咏以及颂世歌功的个人诗文一类,每种册次有限,印刷数量通常不多,存世较为稀少。果亲王府是其中较有声望者,所刻书雕椠均精雅疏隽,端凝工致。此本之外,雍正间允礼还刻印过自撰的《静远斋诗集》十二卷和《春和堂全集》六种七卷等。允礼一生无子,以世宗六子弘曕(1733-1765)嗣后,是为第二代果亲王。其室名经畲斋,自号经畲主人,乾隆间他也刻过一些书,同其它王府一样多为个人诗文集,如《鸣盛集》、《雪窗杂咏》、《经畬斋诗钞》、《紫琼岩诗钞》等,这些也都是果亲王府的代表刻本。允礼这部初刻本《古文约选》曾备受推崇,影响广泛,刊印精善,在清代王府刻本中独一无两,足当为今日掇文好古者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