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77 清乾隆 白玉吉庆有余如意

白玉吉庆有余如意
拍品信息
LOT号 5777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吉庆有余如意
作者 -- 尺寸 长3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9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如意,顾名思义,即如人之意,一般认为起源于秦汉,早期具有辅助宣讲、清谈、记事的实用功能,后期逐渐被赋予某些意识形态的寓意。如意首形状如心、如云、如芝,长柄宛曲,一柄在握,赏心悦目。由古代寺院中僧侣所用的搔痒之物逐渐演变而来,象征着如意吉祥,是富贵人家的贺寿礼物之一。从灵芝与如意的形状上看来十分的相似,如意的形状和涵义正是从灵芝演变过来的,作为祈求平安幸福的吉祥物。在清代宫廷中,如意更是备受推崇。皇帝登基、大婚,元旦、万寿等节庆之日,天下最精粹华美的如意纷纷被贡入皇宫。于是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角角落落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所以清宫中的如意已不仅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工艺品,更是权位和财富的象征。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两朝,社会流行说吉利话的礼俗,忌讳不详的事物,在此心理背景之影响下,吉祥式的艺术便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这种祈求福祉、平安、子孙昌茂的心愿,是不分阶级的一种普遍心理,自然也就反应在中国诸如建筑、雕刻、工艺、语言等各种艺术之中,而如意的制作则是这种习俗的具体表现。此件如意料罕巨匹,精工细琢,皇家气质彰显无遗,加之纹饰寓意吉祥美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实为佳品。
本件如意以整料和阗玉石雕琢而成,作云叶式首,玉质晶莹洁白。如意首部正面顶端浮雕吉庆有余纹,旁饰双龙,中部及尾部均以对称式图案装饰,尾部雕琢一正面蝙蝠。如意首背面微打洼,纵然光素无纹,但抛光精良适巧露出和阗玉质的温润光泽。全器从如意头部的边缘,到中段拱起的桥身,再到柄的头部,只见优美柔和的线条,实令人莫测高深。“如意”一词来源于印度,古梵文称之为“阿娜律”,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清早期,佛教大行,“如意”的使用同时也广泛起来,其中尤以宫廷为甚。帝王或重要后妃的宝座或床榻之上多有如意陈设,尺寸依床榻或宝座的规格而定。此柄如意,冠作正龙,柄雕花卉,龙为苍龙形象,遒劲威猛,艺术处理磅礴大气,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宫廷御用如意瑰宝。
备注:徐氏艺术馆旧藏;香港苏富比,2004.04,Lot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