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33 清 御铭仿古石渠澄泥砚

御铭仿古石渠澄泥砚
拍品信息
LOT号 5733 作品名称 清 御铭仿古石渠澄泥砚
作者 -- 尺寸 长12.5cm 创作年代
估价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667,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仿古”款
澄泥质,砚质坚实而细洁。砚呈石渠形,砚面稍凹,口沿刻一周精细勾云纹。侧面以云雷纹为地,浅浮雕四组相对的夔纹。下承四足,在砚的近足处,以四角为中线,各高浮雕一神兽,神兽带冠,大眼宽嘴,双肢托于胸前,其下依稀有云纹衬托,此神兽纹隐约有良渚文化玉琮上神兽之像。砚背覆手内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底边环刻楷书铭“石渠唐砚贮西清,赵宋端溪此仿成。虽曰文房聚所好,欲因题句辄惭生。乾隆御题”,有“会心不远”篆书方印,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全集·四集·卷八十二》。
此砚仿制铜砚,是所谓”紫泥莹润,如铜如石,而土花锈涩,金碧青红,莫名一状”,铜的质感、锈蚀的痕迹与色泽均得到了完美表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清乾隆仿古石渠澄泥砚,其造型、纹样、工艺皆与此砚有异曲同工之妙。另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制作工艺与此砚风格一致,而落款几近一致,为隶书官阁体六字款,遒劲有力,规整大方,二砚可作对读。
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年-1820年),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明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清史稿》评论其:“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 ,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多继承前代,易与乾隆器混淆,其中不乏上乘之作。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仍有乾隆瓷器的遗风。此因嘉庆元年至三年之际,乾隆为太上皇,烧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据内务府嘉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尚须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如此独特的烧造现象是明清御窑绝无仅有之事,亦恰好说明嘉庆御瓷与乾隆官窑渊源密切,断不可截然区分。彼时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术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虽少然其品质无异于乾隆后期,是为嘉庆官窑水平之最佳时期。
然而嘉庆皇帝亦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君主,同样追求和向往雅致的生活,在清宫旧藏《嘉庆帝古装行乐图》当中,嘉庆皇帝饶有兴致地关注身边的古物,欣赏着嫔妃们的花艺,由此可见嘉庆皇帝对瓷器一项绝非陌生,或许兴趣虽不及乾隆皇帝,但仍然具备相当的审美水平和喜好。因此嘉庆一朝窑业于守成之中亦见肇新,意趣之妙,品格之高不让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