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93 傅抱石 1941年作 万松山馆图 立轴

万松山馆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293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1年作 万松山馆图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83×42cm 创作年代 1941年作
估价 12,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RMB 13,8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丹青铸史——望山堂书画录》,第202-211页,中华书局,2011年。
2.《傅抱石信息资料》第五辑,第138-142页,南京博物院,2012年1月。
3.《收藏与拍卖》,第71-77页,第二期总第90期,2012年。
4.《收藏与投资》,第65-70页,总第35期,2012年6月。
5.《艺术教育》,第二期总第224期,第39-45页,2012年。
6.《画院》第二期总第13期,第101-107页,2012年。
7.《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200-20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题识:万松山馆图。白云自是如情物,随我枯心飘渺中。辛巳夏,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印痴、抱石入蜀后作
题跋:不署昔贤驴,不学朝马。偶尔风情爱苦瓜,无意称尊者,善鼓不张弦,善注何须瓦。写得松风万壑间,听取无声也。卜算子用稼轩韵为抱石题,尹默。钤印:尹默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此作还见证了沈尹默和傅抱石的一段友情。沈尹默与傅抱石交契深厚,在抗战中居重庆时过从甚密,傅抱石金刚坡阶段的作品有不少经沈尹默题跋。除此幅《万松山馆图》外,傅抱石之石涛系列作品中,如《访石图》、《石涛上人像》等均由沈尹默题跋。据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所述,《访石图》画成后,为诗人汪东激赏,专为此图作诗一首,傅抱石即请沈尹默氏题于诗堂,沈尹默书罢,又赋诗题于诗堂空隙处,《访石图》即以傅画、汪诗、沈书称“三绝”。
沈尹默在《万松山馆图》中题曰:“偶尔风情爱苦瓜,无意称尊者。”既为知己之言,亦折射出傅抱石对石涛的感情。石涛是傅抱石研究最为深入的画家,其研究石涛始于20世纪30年代旅日期间,先后撰写有《石涛年谱表》(1936)、《石涛丛考》(1936)、《石涛再考》(1937)、《明末四奇僧》等多部著述。1937年抗战时期,傅抱石避走宣城,又实地考查石涛遗迹。其曾言:“石涛有许多诗往来于我的脑际,有许多行事、遭遇使我不能忘怀。”且“企图把石涛的一生……写成一部史画,以纪念这伤心磊落的艺人”。据已公开出版的傅抱石作品及相关资料表明,其居蜀期间(1939-1946年),创作的有关石涛行藏以及石涛诗意的作品多达30余幅。由此可见傅抱石对石涛的痴迷,从此帧《万松山馆图》的章法和笔墨中,亦可看出石涛对其艺术的影响。
此图作于1941年,傅抱石时居重庆金刚坡,正是其艺术创作进入成熟期之时。图中峰峦叠嶂,雄伟浩荡,千岩万壑,松林蓊郁,清泉出涧,一蓝衣隐士盘坐于水榭凉棚之中,静观风云变幻。此图体现了傅抱石从学习石涛绘画走向自运山水的发展过程,保留了“抱石皴”这一山水画技法演变的痕迹,对于研究傅抱石的山水画风格转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中远山使用淡花青渲染轮廓。中部群山则采用散锋勾勒法,粗中见细,肆意挥洒,已经开始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并配合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现山体的层次,从中可以窥见傅抱石从散锋笔法向“抱石皴”初步演变的痕迹。近处松树、柏树的处理手法仍保留了石涛树法的痕迹,这种情况在同年春天创作的《云台山图》(南京博物院藏)中也能看到,只是《云台山图》中松树绘制更为工整,更为稀疏。题款以篆书、行书两种字体为之,这在傅抱石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金刚坡时期的画作,多以篆书题写画名,以行楷题写内容,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夏山图》、《湘夫人图》等。
至于印文,《万松山馆图》中共钤印四方,其中“印痴”钤于篆书题名右侧,为引首章。“抱石之印”钤于行书款下,为姓名印。“苦瓜诗意”和“抱石入蜀后作”钤于右下角空白处,为装饰性闲章。“印痴”是傅抱石较为得意且使用较频繁的印鉴之一,每有会心之作必钤此印,如《仿石涛山水》(南京博物院藏)等。“苦瓜诗意”印为朱文,小篆,是傅抱石印章中较为特殊的一枚,专用于写石涛诗意的作品。“抱石入蜀后作”印刻于1940年,常见于重庆金刚坡时期的作品,如《屈原》(南京博物院藏)等。
画家自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