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77 张大千 1939年作 邺侯读书台图 立轴

邺侯读书台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277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39年作 邺侯读书台图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04×41cm 创作年代 1939年作
估价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172-17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题识:老柏纵横欲蔽天,图书东壁月犹悬。可怜坐负金仙骨,宰相匆匆只十年。南岳邺侯书院,或玉懒残煨芋处,以二石法写之。己卯春日大千张爰。
钤印:大千私鉨、张爰
边跋:右张大千画邺侯读书台。余常为作长句刻村来中,未及题也。仲镛好书画,而大千手笔实近百年绝少。非今世画家比,其为余画者尚有数幅,今捡此移赠仲镛,共宝玩焉,因记数语。壬午初夏清寂翁时居沱水村舍。
钤印:清寂翁
原轴套题签:张大千邺侯读书台立轴,己卯春季,清寂堂珍藏。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说明:1.原藏家林思进(1872-1953),字山腴,四川华阳人。工小篆,行书胎息明人。总纂华阳县志,能诗,有清寂堂诗集、吴游集等。本作附林思进边跋及特质轴套。
2.原藏家转赠者,王仲镛(1915-1997),南充市人,四川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早年就读于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1939年毕业,留校任中文系助教,1945年任华西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教授,兼校长秘书。1954年院系调整,任四川医学院秘书科科长。1957年调四川师范学院,历任历史系、中文系、古代古学研究所教授,直至逝世。前后从教近六十年,是“文革”后全国首批硕士导师,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多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
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号清寂,晚号清寂翁。四川华阳(今双流)人。少有经世之志。尝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宣统间任内阁中书。入民国,历任四川图书馆馆长、成都府学堂监督、华阳中学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文史馆副馆长等。林思进为近代诗坛卓有成就、自成面目的诗人。与林纾、冒广生交往最密,亦与同光体著名诗家如陈三立、陈衍等多有交游,但论诗独有见地,不为同光体所囿。与赵熙同为近代蜀中诗人领袖,二人亦堪称近代四川学术杰出代表。
邺侯书院,原名端居室,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南烟霞峰,是中国书院史中最古老的一所。邺侯,即唐代宰相、三朝元老李泌,因李泌曾长期隐居于此,后人遂改建邺侯书院以纪念。李泌入世出世,忽隐忽仕,是一个传奇色彩颇浓的人物,曾在南岳人民中留下那“懒残煨芋”的神话传说。
张大千曾阔游三山五岳,数次登临衡山,依傍懒残岩,以念邺侯和兜率寺懒残和尚一段因缘回忆。后留下多幅表现邺侯书院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作于1934年的《邺侯书院图》和作于1960年的《老柏纵横欲拂天图》,而此幅作于1939年的《邺侯读书台图》更是以其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皴擦笔墨、辽阔的画面意境成为此类题材的精彩之作。
画面中之邺侯书院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一书生立于画面左下角位置,作仰望之势,似乎他便是唐朝宰相李邺侯,令人遐思无限。画中央的书院后是绵延无尽的山峦,山路蜿蜒曲折,远山以淡墨苍润之枯笔皴擦而出、笔笔见地,勾勒挺劲秀润,皴擦自然流畅,使得画面充满动感,令人不禁神往。
该画创作于1939年,乃张大千于衡山写生基础上提炼概括而来。此时张大千尚处于以习古为尚的阶段,画中依然可见吴镇、石涛画法的痕迹。吴镇画法偏重于温润一道,所作山水画卷沉郁而极富湿润的水气,笔墨苍润厚重。擅长用墨,善于带湿点苔,参以秃笔干墨皴擦,此画中的山石苔点画法得自吴镇,然而章法紧凑、笔墨凝炼,恣肆豪放的气质和郁茂酣畅的笔墨个性却是受石涛影响。
张大千此阶段的学古不仅是体味与研习前人笔墨之法,更是在绘画精神层面上与古人的沟通,“学古而不泥古”正是张大千高于他人的地方。此画虽为早年之作,然笔法纯熟潇洒,融汇吴镇与石涛之所长,灵气流动而不从于肤浅,足见张大千之洒脱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