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322 边寿民 花果册 册页 (十开)

花果册
拍品信息
LOT号 3322 作品名称 边寿民 花果册 册页 (十开)
作者 边寿民 尺寸 23×30cm×10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第10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4月。
题识:(一)冰姿只合玉瓶安,竹几松窗静里看。标格自来元简淡,着花斟酌不须繁。壬子秋日,苇间学人边寿民。
(二)霜落东篱菊渐残,旧瓶新水折枝看。老来事事图安佚,不肯将身冒晓寒。苇间边寿民。
(三)南入家水曲,种藕是良谋。落得好花看,秋来子亦收。寿民。
(四)李太白诗云:“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东坡岭外诗云:“老父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乂口,独立斜阳数过人。”贺知章呼李白为谪仙,仆窃信之。寿民。
(五)萱花我昔图君扇,缃页重图君应谙。一事关心时颂祷,无声诗里谱宜男。萱草一名宜男,写此为粹兄多子之兆。寿民并题。
(六)苇间居士。
(七)块垒难平却耐看,洞庭嘉种落霜寒。幽香摠带峥嵘气,不比累累橘柚酸。寿民。
(八)木瓜以金陵之栖霞山者为佳,圆大尖好,肤理泽蜡,无冻梨斑及虫口啮蚀状,故久而愈香,得一二枚,便足了一冬事矣。寿民。
(九)陶弘景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直桓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輙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褚彦回与王彧、谢庄等尝聚袁粲宅,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谢庄抚节而难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寿民。
(十)古人称茶为晚香侯,苏长公有烹茶诗可诵: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厺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枯肠未易倾三盏,卧听山城长短更。雍正壬子年秋九月写博粹和大兄清鉴。山阳弟边寿民。
钤印:寿民、颐公、次生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4月。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祺一作骐),字寿民,后字颐公,号渐生,又号苇闲居士,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渚生。与王孟亭友善。善用泼墨法创写芦雁,间画山水、花卉,工书法。
东风无限闲花草 半是边鸾笔底春
边寿民《花果册页》赏析
边寿民一生创作甚丰,他笔下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他身边常见之物,总的来看是花果蔬菜和日常所用之物。甚至被许多文人画家不屑一顾。而边寿民不仅画一些传统题材,如菊花、牡丹、芍药、水仙、荷花、梅花、橘子、葡萄、枇杷等花卉,还专门描绘菖蒲、艾草、忘忧草、诱球花、扁豆、茄子、竹笋、萝卜、冬瓜、南瓜、木瓜、荸荠、冬菇、黄芽菜、香橼、佛手、菱角、毛栗子、葫芦、哈蜊、鳜鱼、螃蟹等花卉、蔬果、鱼蟹;另日用品类:草鞋、草帽、蓑衣、鱼篓、钓竿、扫帚、拖把、香炉、茶壶、佛珠、砚台、水盂、如意、枕腕等也是他笔下的描绘对象。
在这本册页中,边寿民对这些日常平凡之物,倾注了全部心血,它们在边寿民的笔下绝非冷漠的形似而已,柔和了画家对人生冷暖与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将它们作为画面主体加以精心描绘,同时借助题跋诗文、钤印深化作品的内涵,使他的作品诗情画意耐人寻味,并折射出特有的文人书画品位。如第一页 “木瓜”:“以金陵之栖霞山者为佳,圆大尖好,肤理泽蜡,无冻梨斑及虫口啮蚀状,故久而愈香,得一二枚,便足了一冬事矣。”这种对生活细节的体味与热爱,质朴的好似一位老农,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不惟是对自然之物,对人世间的友情同样真挚感人,在“萱花”页中,边寿民借此表达了自己美好和祝愿:“萱花我昔图君扇,缃页重图君应谙。一事关心时颂祷,无声诗里谱宜男。萱草一名宜男,写此为粹兄多子之兆。”
“画禅”是边寿民晚年喜用的一方闲印。见之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杂画册》(1751年边氏67 岁)。晚年的边寿民有极浓厚的庄禅思想,并以此为精神支柱。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在这里强调的是通过饮茶等日常生活意象来发明本心,即所谓的莫向外求(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以及后来所参的这个话头,都是为了激发这种无漏慧。)边寿民深谙“禅茶一味”之理,并题于图上:“古人称茶为晚香侯,苏长公有烹茶诗可诵: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厺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枯肠未易倾三盏,卧听山城长短更。”
庄子“梓庆削木为据”强调排除一切利欲干扰的虚静审美心胸是实现创造自由的重要前提。其实老庄都是在揭示艺术家的审美心胸问题,深刻揭示了书画艺术审美创造的基本品质。艺术家必须淡薄名利,“不与世沉浮”,只有具备虚静的心灵,才能达到旁若无人高度自由的精神状态,才能创造出出神入化的艺术作品。边寿民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在“蛤蜊”一页中他写道:陶弘景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直枑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輙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褚彦回与王彧、谢庄等尝聚袁粲宅,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谢庄抚节而难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这种超然世外的心态也可从他的“含豪邈然”这方印中玩味。
边寿民的花卉果蔬取法于陈淳、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写意画家,并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得很多笔墨技法,从其蔬果花卉等作品的题跋:“用笔在白阳青藤之间”、“余酷爱徐天池泼墨”、“仿白阳山人笔”等字句可见一斑。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拘前人陈规,删繁就简,力求神韵,故而其画能自成一格。既能泼墨淋漓如册页《泼墨牡丹》者,又有惜墨如金一路如画瓜果蔬菜及日常用品,这本册页即属后者。他先用淡墨白描勾出轮廓,然后用干笔淡墨轻轻皴擦,表现出对象的阴阳向背,近似于素描画法中的空间感,但非共非写的笔墨运用中所显示出来的灵性,使得自然物象生机迸发、情态动人,如木瓜清脆厚重、荷花的清高脱俗;各页均不作背景,空白处题诗或短文,构图经营保持着传统的文人画情趣。边寿民能够自如的运用如此两种差距颇大的画风,在“扬州八怪”中是罕见的。
这种用笔洗炼概括,造型准确生动的画法,多见于边寿民的册页作品中,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杂画册页》分别描绘了香炉、茶壶、菖蒲、佛珠、扇、葫芦、文房四宝、淡墨稍事皴擦,瞬间一件件物体圆润厚实,充满生活气息。
边寿民认为绘画须“以扛九鼎之力运寸管,以营四海之目分位置,以布六奇之法妙出入,以鸾鹤冲云之势领超奇,以鱼龙狎浪之姿鼓变态,以漱雪嚼冰之韵归峻洁,以水到渠成之理还自然”论述了运笔、章法、奇境、气势、动态、韵致、自然等创作观点。表达了他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体现一个艺术家的开阔的心胸与磅礴的激情。无怪乎高凤翰将他比作当代“边鸾”,清代著名美术理论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称其有大家风度,《光绪淮安府志》也赞其作品为逸品。
康熙四十三年(1704),边寿民二十岁时,考中秀才。此后,七赴乡闱,均未中。中年时期——边寿民一心钻研绘艺“逍遥观化乐其志,虚中无竞,荣辱毁誉怡然若忘”。边寿民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雍正即位前曾挂边氏 4 幅《芦雁图》于王府壁上,(丁志安等撰《边寿民年谱》载自《扬州八怪年谱》下134 页)。雍正元年,他有进京谋求功名的机会,边氏却一笑置之,可见他入仕之心彻底绝灭。“终日不与尘事,日亲楮墨”造就他性情疏放不以俗事撄怀,以致其作品,不拘绳墨,得于天趣。画上所题诗句也超逸有理趣。
边寿民(1684-1752)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甲午重阳后五日病余题螯菊》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所作。(3)他在诗中云:“卧病恹恹日损神,不知门外已秋深。谁家稚子持黄菊,贻我床头一翁金,霜螯此际膏应满,况我东邻是酒家。不是病中无意绪,肯教辜负者瓶花。”其作品诗书画相结合,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境,这正是文人画的典型特征。边寿民绘画题材广泛,尤其以芦雁着称,所作芦雁意境深邃,章法多变,笔精墨妙,苍浑奇逸,无不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