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314 王鉴 1663年作 溪山渔隐 立轴

溪山渔隐
拍品信息
LOT号 3314 作品名称 王鉴 1663年作 溪山渔隐 立轴
作者 王鉴 尺寸 89×51cm 创作年代 1663年作
估价 3,600,000-4,6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第12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题签:王湘碧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师竹山房最精品。乙丑冬十一月松窗题。钤印:褚德彝印
裱边跋:是画载《吴越所见书画录》中,庚子冬月得于京师故家。镂得阁珍藏廉州真迹第六品。
题识:余藏赵仲穆溪山渔隐,后为孙少宰以定武兰亭易去,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漫师其法。癸卯小春王鉴。
钤印:湘碧、王鉴之印、镂香阁中神品
鉴藏印:古堇周氏宝米室秘籍印、了盦审定、惕安藏廉州画
说明:1.附锦布套。
2.周湘云(1878-?),名鸿孙。浙江宁波人。室名宝米室,在上海经商,精鉴赏,富收藏。
3.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孟麟、惕盦,室名镂香阁。浙江嘉兴人。书画鉴定家。
4.杜纯(?-1924后),字梅叔,号了庵,室名千卷楼。广东香禺人。1920年任浙江杭州关监督,1922年经历浙盐运使,精鉴赏,喜书画收藏。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王鉴(1598-1677),明末清初画家。字玄照、后改字号元照、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等,江苏太仓人。家中富有收藏,少时曾遍临五代、宋、元名画,远师董、巨,近习“元四家”,长于山水。
王鉴《溪山渔隐图》赏析
此作品为王鉴仿赵雍的水墨山水,上有题识“余藏赵仲穆溪山渔隐,后为孙少宰以定武兰亭易去,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漫师其法。癸卯(1663年)小春,王鉴。”后钤有“湘碧”、“王鉴之印”二印。从王鉴本人的题识中可知,该作品作于1663年春,时年作者65岁,已进入老年,故有人画俱老的明显特征。
该作自晚清至今先后经大收藏家王祖锡、两浙盐运使杜纯、大实业家周湘云等人递藏;据本主讲,“文革”期间因被抄家而一度入藏上海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国家落实政策发还原主人;虽经近四百年的沧桑岁月,然历代藏者对之呵护有加,故其品相上乘,神采焕然。
在裱边处跋文“是画载《吴越所见书画录》中,庚子冬月,得于京师故家。镂香阁珍藏廉州真迹第六品”,钤印“镂香阁中神品”。题签为“王湘碧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师竹山房最精品。乙丑冬十一月松窗题”,钤印“褚德彝印”。作品左下方有鉴藏印“古堇周氏宝米室秘籍印”、“了盦审定”与“惕安藏廉州画”。
经查,“古堇周氏宝米室秘籍印”为周湘云的收藏印。周湘云(1878-?),名鸿孙。浙江宁波人。室名宝米室,在上海经商,精鉴赏,富收藏。
“惕安藏廉州画”为王祖锡的收藏印,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孟麟、惕盦,室名镂香阁。浙江嘉兴人。清末著名的书画鉴赏家。
“了盦审定”为杜纯的收藏印,杜纯(?-1924后),字梅叔,号了庵,室名千卷楼。广东香禺人。1920年任浙江杭州关监督,1922年经历浙盐运使,精鉴赏,喜书画收藏。
从作品上看,画面采取了三段式的构图方法,首先占据画面较大篇幅的是近景处的古树与滩石,古树挺拔颀长,错落有致,用干笔淡墨简洁干净,滩石亦简净,其上青苔用笔锋浓墨快速点成,与其周围的清淡景象形成对比,既不致破气,又为环境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一位隐士泊舟在滩石之畔,掩映于树木之间,卧船休憩,徜徉优游。
居于画面中景处的是一片浩荡的江水,其间一位戴笠渔者,放舟于宽阔的江面,继而将观者的视线导向更远处的对岸,平峦浅滩横向延伸,将画面在此截断,使得地平线无限向画面的尽头伸展,而江水仿佛也自画面两边不停流淌。
近景的山石和远景的坡岸,笔笔写来,显示了与赵子昂《秀石疏林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而细笔勾勒的人物,线条劲挺,刻画入微,为其它三王笔下所鲜见。
王鉴的山水画创作受董其昌影响很深,一直按照“师古”的方向发展,所以取法诸家,主要是五代的董、巨,以及和他们相承的“元四家”,从该件作品中,不难发现对干笔淡墨的运用,以及石苔的点法,并且整个画面追求的简淡清幽、平和宁静的超凡境界都是与黄公望、倪瓒等人相承的。同时非常巧合的是,在题识中提到的赵仲穆即赵雍(1289-1360),浙江人,字仲穆,便是赵孟俯之子,而“元四家”在文脉上是与其父亲有相承关系的,所以才会使王鉴倍加珍爱自己曾经收藏过的赵雍画《溪山渔隐》,以至易主后“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漫师其法”。
也就是说:王鉴用自己收藏多年的赵雍的《溪山渔隐图》,同孙少宰换了《定武兰亭》墨拓,他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创作了这幅仿赵雍的《溪山渔隐图》,用于收藏。《定武兰亭》在今天已经视为国宝级的文物,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赵雍的《溪山渔隐图》也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足见其珍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