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536 石癫 田黄佛手

石癫 田黄佛手
拍品信息
LOT号 7536 作品名称 石癫 田黄佛手
作者 -- 尺寸 长3.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0,000-8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佛手”—传统雕刻题材之一,实物为一种药果,因与“福”谐音,寓意多福。佛手题材用以石雕与原物有所不同,主要是寿山石雕根据材质将佛手指更加拟人化,雕件的最大目的也是为了把玩。尤其田天黄的雕刻要尽量保留其原有的大小,所以雕刻时更加费心费时。本田黄佛手小巧可爱,更适合把玩,应是我目前所雕刻的最小的佛手。
重21克
田黄石雕刻漫谈
——冯志杰(石癫)
说起田黄石就不得不提起寿山广应寺,该寺始于唐代光启三年(887年),数度毁于火患,自明崇祯年间烧毁后直至1981年方才又重建。明时广应寺和尚就热衷于开采寿山石,有采用石粉为当地百姓疗病之说,此未知真假;然而寺院遗迹确实发掘出许多以寿山石雕刻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寿山石雕件,其中有黄石,或有带皮带丝,其色其质与今之田黄无异。施鸿宝的《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着于时。”与广应寺所遗田黄石相对应,可谓是文有物证,是今之可考的最早的田黄石应用,具现实意义。由广应寺遗迹所发掘的田黄石残片,雕刻形式或呈佛教器物状,与今之玩件钮雕有所不同。
清初,就有福建地方官员将田黄石作为贡品上呈,因其质地冠绝一时,受皇家赏识被大量采用。田黄石热由此而生,皇室之外权贵豪门争相搜罗,一时间一石难求,民间甚至有“易金数倍”之说。此时田黄石要么裁章刻钮,要么作文房清玩之物,雕石之人大多数是其时代之顶尖高手,其中以杨璇,周彬最为有名。那个时期的田黄石雕刻,可以良材精工来形容,不过若说田黄石雕刻可以别裁专著则为时过早,大抵上杨周二人及其承袭者们,皆视田黄石为普通良材而已。康熙年间有名手董沧门,其擅制砚并将其法与制钮相融合,出自其手的浮雕钮有见以石皮为雕,利落出奇令人叹为观止,田黄石雕刻可见端倪。
清末民初,名家林清卿深得薄意雕法精妙,其以石入画刀代笔用,所雕作品别具一格,备受推崇。林亦将薄意雕法用于田黄上,有依石皮雕刻者,效果出奇。所谓薄意者,即是极浅的浮雕,论浮雕杨璇与周彬时代已常用寿山石雕之上,潘玉茂继承而林氏出蓝自成西门一系,另有东门林友清一系却与那董沧门最为接近。一方面薄意雕法最不耗材,于田黄石上用石皮雕刻,能见纤毫。另一方面,田黄石贵,以重量论价而成俗定,故石商多喜薄意。由此田黄石雕刻,圆雕渐渐式微,薄意遂取而代之。田黄圆雕多见于清中早期,清末民国见少,解放后几乎绝迹。
我从一九八零年开始雕刻田黄石,最初也是薄意,后转型圆雕师法古人。由于田黄石几十年罕见圆雕,故我在一九八四年雕刻的田黄圆雕,甚至在苏富比拍卖行鉴定为十七世纪之旧物。随后的十年间所雕之作,十之八九都是田黄石。在田黄石圆雕的创作中,我开始尝试将石皮纳入构思,分别意义从而达到取巧的目的,这在之前的田黄石圆雕作品中是未有先例的。前人田黄圆雕重器形甚多,或视石皮为瑕疵而尽除之,今雕田黄造型随石形而变化,石皮依构思而巧用,这是古今田黄雕刻理念上不同。此举打破了长期以来田黄石只用薄意的思维惯性,后效仿者众多,如今田黄石圆雕作品已非罕见。
田黄石自最初的僧人采集作一般雕刻之材;后进贡清室受皇家喜爱,由名家高手制印刻钮,作文房清玩之物;再至价贵以重量论价,薄意雕取代圆雕,后成田黄雕刻定式;最终经由我之手再兴圆雕,丰富田黄石雕刻类型。一路下来,田黄石雕刻形式与其所处地位息息相关,雕刻方式历经数百年也渐趋完善,最终形成针对性,足可别裁专著。
这次送拍的田黄石作品,薄意,浮雕,圆雕兼有。虽形式有所不同,然而内在雕刻原理一致:最大化构思原石原形,不以器形为重;凡有皮质者,无不取巧应用;细微处虽小而不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