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703 菱花形鸟兽花枝镜

菱花形鸟兽花枝镜
拍品信息
LOT号 7703 作品名称 菱花形鸟兽花枝镜
作者 -- 尺寸 直径2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出版:《中国王朝の粹》,日本北星社出版,2004年,第154-155页。

展览:中国王朝之粹,日本大阪美术俱乐部,2004年;第二届“海外回流精品大型汇报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来源:海外回流,附入境单
唐代以前的中国古镜只有圆、方这两种外形。菱花形镜大约出现于七世纪的后半叶,主要流行于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开元时期,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花式镜之一。目前最早的材料是哈佛艺术馆收藏的长寿元年(692)纪年特种工艺镜。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时代又明确的则以河南偃师杏园神龙二年(706)宋祯夫妇墓出土的两面菱花形镜为最早。进入八世纪以后,唐代铜镜在外形设计上有了新的审美趋向,葵花形渐渐代替菱花形成为主流的花式外形。菱花形镜是盛唐铜镜的典型代表。
表面看来,这只是一面富有代表性的唐代鸟兽花枝镜:镜子外形呈八瓣的菱花形;内区以镜钮为中心呈发射状布置右旋的鸟、兽和折枝花这三种相间纹饰;菱花花瓣内的空间相连构成镜子的外区,其内各有装饰;镜体银白色,局部有绿锈,主要集中于高起的镜缘部分。这些都是传世或出土的唐代菱花形鸟兽花枝镜的常见特征。
仔细观察比较,这面镜子仍属罕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镜直径290mm,重4733克。可与之对比的是陕西乾县神龙二年(706)章怀太子李贤夫妇墓出土的一面圆形鸟兽纹铭文镜,镜径245mm,重4100g。前者的尺寸和重量明显都超过了后者。唐代尺度有大小尺之分,根据出土及传世的唐尺分析,大、小尺分别为30cm和25cm左右。这面铜镜与章怀太子墓出土铜镜实际上分别与当时的大尺和小尺相近。从实用的角度看,重量超过8斤的铜镜应该不便于手持。这种体量的铜镜在当时应该是被安置在名贵的镜台上使用的。该镜的钮穿没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可能与此种使用方式有关。第二,该镜内区的主体纹饰为两只奔兽和两只作舞蹈状的鸾凤。这是唐代鸟兽花枝镜内区的常见纹饰。这种纹饰可能是唐代镜铭中所说的“鸾翔凤舞,龙腾麟跳。”上述章怀太子墓出土镜和日本千石唯司收藏的一面圆形鸟兽花枝镜的内区纹饰与该镜基本相同。这两面镜子有相近铭文,前者铭曰:“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照。鸾翔凤舞,龙腾麟跳。写态征神,凝兹巧笑。”第三,该镜的内、外区之间有一凸起的空白圈带。这在现有的菱花形镜中是不常见的。考古发现的材料表明,在盛唐时期偏早阶段出现并流行的一些的瑞兽葡萄镜或雀绕花枝镜上有的有这种位于中区的空白圈带,这大概是初唐时期流行的瑞兽铭带镜中区铭带设计的遗留。这类铜镜数量不多,属菱花外形的更少,体量一般都较大。第四,该镜几乎等同于内区纹饰大小的鸟兽花枝纹外区装饰,以及祥云环绕布置的镜缘设计上与常见折枝花外区和素缘明显不同。
唐代非特种工艺镜的铸造工艺水平在这面铜镜上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镜体呈银白色,时至今日,镜背依然光亮如新。镜子外形、分区以及纹饰布局合理,棱角分明。主次纹饰的刻画都极为精细,兽之毛丝、鸟之羽翼、花之枝叶历历在目。观者一睹即可感知其高雅和贵重。
八瓣菱花形,圆钮,高棱旋纹圈成的主区内,双鸾双兽相舞镜钮,欲栖欲奔,怡然通神,其间点缀花卉枝蔓,春意盎然,外区鸾兽相袭,花鸟竟春,若即若离,全成妙道。此镜为日本藏镜名家千石唯司金秋巨献,乃唐镜之力作,镜中之翘楚;该镜胡风氤氲,美学崇高,艺术创作折射出唐人豪迈奔放开朗的性格,盛大制作体现了唐人仆马豪华,宴游崇奢的盛唐气象,艺术风格已步入雄强刚健,意图王者的极端化的艺术道路,其手法不失婉约细腻,精致入微,雅正不二,深得儒者禅宗之精妙,其画意盎然,虽为鸟兽,实为圣像;铸造精良,硕大厚重,力道深峻,可敌万夫;品相完美,白光鉴人;实为上上妙品,不可多见,大有得一而得天下的气象,藏之宜已宜人,百世可颂也!
重量:473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