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04 清乾隆 仿哥釉贯耳穿带方壶

仿哥釉贯耳穿带方壶
拍品信息
LOT号 5104 作品名称 清乾隆 仿哥釉贯耳穿带方壶
作者 -- 尺寸 高49.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6,210,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雍乾之交,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此式贯耳穿带方壶摹自宋代官窑贯耳瓶样式略加化裁而成,造型古朴端庄,始烧于雍正一朝,实例可见今南京博物院存清宫旧藏“雍正仿汝青灰釉贯耳扁方尊”,高49.5厘米,著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86。乾隆初年继之,品质、气息与前朝无异,皆是唐窑之佳作。
本品正是当时仿古之佳器,彰显了弘历钟情于哥窑的文人性情。其瓶式端庄敦实,古朴典雅,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于穆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更是历数百年风霜而精光未泯,自有赵宋一道釉之品格。圈足露胎泛出黑褐之色,摹仿铁足之效果,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虽然此穿带已无实用之处,但保留其式样,令人观之顿觉古意盎然。所署六字青花篆书款为唐英榷陶时期的风格。
哥釉一色古雅,为宋器之精粹,备受弘历喜爱,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乾隆皇帝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如《咏哥窑周素尊》“古质天然朴不华”(《御制诗四集》卷之五十),《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御制诗四集》卷之四十二)。
由钦慕而后摹造,乾隆皇帝此番钟情在乾隆朝内务府造办处活记档中屡有体现,尤其在乾隆早年,每一次仿烧前代瓷器名品的名单中,哥釉一项数量不少,例如:“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哥釉收小八方双管瓶一件,哥釉四喜瓶一件,哥釉太极纸槌瓶一件,哥釉放大天盘口大汉尊一件,哥釉六方双管尊一件,哥釉莲座蒜头瓶一件,哥釉葵瓣笔洗一件,哥窑腰元罐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见于《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江西烧造磁器处》)又如乾隆十年(1745)《乾隆记事录》中有如此记载:“二月初七日:旨令唐英按渣斗木样烧造哥窑瓷瓶一件,仿旧做不要款,如仿得旧更好。”
可见乾隆皇帝对哥釉瓷器仿古的重视,唐英在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记》中对当时宫廷仿制哥釉的情况有清楚的记述——“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发旧器色泽。”由于按照清宫旧藏的哥窑实物来临摹仿烧,自然品格不同,达到“仿古暗合,与之无二”之程度。乾隆朝伊始,唐英继续榷陶,所仿制哥釉的水平仍然保持原有的水准,神韵一如前朝,本品正是当时仿古之极致。
本品为清宫陈设花器,其使用情形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之“倚塌观雀”图窥知。图中美人坐榻床上,身后即摆置一官釉或哥釉贯耳瓶,上插翠枝妍花,其状甚茂,器底以镂空木座套之。其瓶花之态恰合文人一贯之雅致要求,正如袁宏道在《瓶史·瓶花之宜》中所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花高于瓶四五寸则可,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雍乾二帝深谙花道,钟情至深,让宋明文人雅致的花事一直在宫里流传,处处为范,由此贯耳瓶可证之一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