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930 明弘治 白釉刻填酱釉花果纹盘

白釉刻填酱釉花果纹盘
拍品信息
LOT号 4930 作品名称 明弘治 白釉刻填酱釉花果纹盘
作者 -- 尺寸 直径26cm 创作年代 明弘治
估价 1,0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龙泉集芳》图796。
「大明弘治年制」款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明孝宗弘治皇帝为有明一代少有的深谙治世之道的开明君主,任用贤臣,采纳忠言,勤于治理,裁抑宦官,并提倡节俭,与民休息,遂成“弘治中兴”之世。《明史》对其赞颂备至,谓:“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综观孝宗当政十八年,经常“禁内府加派供御物料”、“减供御物品”、“罢营造器物”、“减光禄寺供应”等,其中瓷器一项亦然,前后六次罢免烧造、召回督造内官,减烧,蠲免的事例也时有出现。故弘治一朝窑业数量稀少,品类单一,罕有创新。然其时距成化一朝未远,人工、物料、技术犹在,所出之物皆能秉承成窑品格,虽少犹精,往往令后人生出“成弘不分”之感。
本品为弘治官窑之珍罕隽品,极负盛名,其形端庄秀雅,简洁清新,釉汁厚润莹白,一如凝脂,胎骨坚致细腻,执之品鉴,俊美怡人。盘心以酱彩填绘折枝栀子花,四壁衬以葡萄、荷花、石榴、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则填绘酱彩缠枝茶花,舒雅大方,与盘心的折枝栀子花内外辉映。其画法古拙典雅,酱彩厚润静穆,于白釉色地映衬之下三维效果凸显,更见素雅高贵。底书“大明弘治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结构清秀而笔力内蕴。
栀子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既可入药,亦甚适庭院居室之缀饰,一直深得众人所喜。南朝梁·萧纲《咏栀子花》云:“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宋·朱淑真《水栀子》:“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明代以降,宫廷诸类工艺品多见栀子花装饰,就瓷器一项而言,折枝栀子花果纹盘正是明代宫廷独具特色的品类,创烧于宣德时期,流行至正德一朝而止。彼时御器厂竭力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装饰,以致品类丰富,除白釉酱彩之外,尚见蓝地白花、黄地青花、白地青花,可谓品类众多,流行广泛,历数朝而不衰,由此可证明代皇帝对其痴爱之深。
本品异常珍稀,检阅公私典藏数据,与之相同者见于三例,分别为上海博物馆、英国戴维德爵士和瑞典Baul收藏,前二者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149,图3-76;《东洋陶瓷大观》第7卷 “戴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彩版36;后者则收入《The Baul Collection –中国陶瓷名品展》彩版19。
本品系出名门,原为日本茧山龙泉堂旧藏,著录于茧山顺吉编撰《龙泉集芳》,黑白图版796,流传有序,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