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556 黄胄 1985年作 梅石双清 立轴

梅石双清
拍品信息
LOT号 0556 作品名称 黄胄 1985年作 梅石双清 立轴
作者 黄胄 尺寸 135×67cm 创作年代 1985年作
估价 600,000-900,000 成交价 RMB 713,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310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临老莲梅竹图。黄胄,一九八五年冬。
钤印:黄胄之印
如果有人问我对于速写有什么经验心得,那我首先就得告诉他:作为一个国画家,应当用毛笔和水墨画速写。我习惯于用铅笔和木炭画速写,吃了很大的亏,这对于国画笔墨的运用和锻炼帮助不大。特别是对于青年同志们,这条经验值得参考。铅笔和木炭的速写应当画,它到底还是容易掌握和携带方便些。但是,速写是绘画的基本功,也是国画的基本功,毛笔和水墨的速写对国画来说是更有用的,练小提琴怎么可以拿胡琴来练呢?
画国画,速写要画。我自己感觉到搞一幅创作很吃力,吃亏就在于素描根底差。一到细部,我就往往感到表现能力不够,缺乏素描基础,这也是我的一点经验教训。当然,素描不需要画得很多,但它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素描当然也可以用国画形式来练习。
我的经验,在室内画一个新疆姑娘,呆呆板板地让她坐在椅子上画,我总是画不好(除非我对她已经很熟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我的描写对象还很陌生,她没有足以感动我的动情和表情。但是如果在工地上,在田野间,我看到这个姑娘在机器或田垅中欢蹦乱跳的干活,我看到她得紧张情绪,看到她在劳动或歌舞中的优美动作,她的动作和表情触动了我的心弦,这个时候我自己感觉到我的内心有一股主宰着我的力量在命令我去画;或者说,我在带着激情画,我的内心命令我非画好不可,我全心全意地在这个命令的指挥下画着,我那时就比较画得满意,也就比较能感染人。除了课室里的练习或锻炼笔墨技法的习作之外,画画一定要带着感情画,冷冰冰地对待自己的创作,还怎么能指望它去点燃起别人的情感呢?
我过去生活在祖国西北,经常深入边疆。那里是偏僻的地方,远离城市,驴子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新疆,差不多每家都有驴子。因为小时候看得多了,画得也就多了。越画越觉着驴子非常可爱,越画越觉得对驴子需要加深了解,更进一步推敲他的形体结构。我过去忽略了驴子好几个重要东西。刚开始画驴,有些朋友认为画得不错,但我对驴子的耳朵到底起什么作用不知道。他的耳朵很灵活,听到声音就来回动。他迈步走时,哪一步先走都有一定的规律。像我们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铜马的脸向右转时,张着嘴的舌头一定是往左的;头往左转时,舌头一定是往右的。塑造兵马俑的匠人对马观察得非常细,那不是凭想象,而是有现实的根据。
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受了感动的事情“讲”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没有一点生活根据仅仅看了一些照片,就忙着搞什么创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甚至闹笑话、出问题。曾有个青年画得非常好,画新疆维吾尔族,有老头,有姑娘。但画了一幅维吾尔人养猪,显然违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因为没有生活,技巧再好也是空的,像说谎话一样。
我们要说老实话。如一件事情使自己很感动,但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简练的“语言”表达,那就用笨的罗嗦的“语言”,还是要把这种感受“讲”出来。关键问题还是生活,当然还有对待生活的感情是否对头,有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
自古到今凡是有成就的画家,他都有深厚的生活基础的,都是和人民血肉相融的。离开生活就不可能创作出代表他那个时代的好作品。我是这样认为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信不信,实践可以证明。过去包括石涛和古代很多大画家,生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在生活里下了很多功夫。过去不也是这样讲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你要接触生活嘛,接触人、接触景嘛,触景生情嘛。你没有生活,不能触景生情,没有自己的正确的感情,那样追求的美离大家欣赏很远,也不可能被时代所承认。
—— 黄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