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673 清乾隆 御制仿汉仙人骑羊

御制仿汉仙人骑羊
拍品信息
LOT号 7673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仿汉仙人骑羊
作者 -- 尺寸 长1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年制”款
摆件玉质白润,表面点点皮色自然分布,灿如洒金,下配刻松石木座。整体圆雕作一头戴帽冠的仙人,反身倒坐于羊背之上,人物身着过腰交领短袄与长裤,笑脸盈盈,予人欢乐的观感。其下卧羊,昂首直视,双角后卷,躯体厚实,四肢收于腹下。《春秋繁露?执贽》有云:“羊之为言犹祥”。以此观之,仙人骑羊的造型,以其“骑羊”谐音“吉祥”,即隐含“吉祥如意”的祥瑞寓意。
卧羊底部镌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文款,乃标准之宫廷款识,应是乾隆年间按照汉代原物仿制。于现知的传世绘画之中,亦可寻其踪迹,如乾隆年间郎世宁与丁观鹏合作的《弘历赏画图》,案几之上陈放着各式珍品,其中即有玉雕仙人骑羊,易知帝之所好弥深。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一件汉代墨玉牧羝摆件,与本品造型相似,其称之“器架”,可知此物当属文房之用。彼墨玉骑羊摆件的器底刻有乾隆丁亥年(1767)御题,为乾隆时署于古器之上的后刻款,按此可推,此白玉仙人骑羊摆件或制于1767年后一二年。纵观本品,其仿汉物样式,又融入乾隆时期的本朝风格。改羊首之形,使其更添温驯之感,线条亦更加圆润优美,诚为一件绝佳的乾隆仿古器。
参阅:人物骑羊相关题材,西方知名行家Hartman亦有类似收藏,详见“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1996,P223。
来源:美国佛州私人旧藏
“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
——浅析清乾隆仿汉仙人骑羊摆件
初观本件玉雕仙人骑羊摆件,便觉其造型颇为殊特,然其器底刻有“乾隆年制”款识,却与清代玉羊温顺灵巧的风格迥异,纵有一股英气逼人之感。所雕公羊体形庞硕,与背上人物比例悬殊,似工匠意在凸显神羊巨大之概念。四蹄蜷缩收于腹下,昂首直视前方,神情安然自得;额首正中有“◇”菱形花纹,阴线刻圆眼,眼角处有回勾形装饰;羊角向后弯曲,弧度优美,灵巧的双耳俯贴两侧,颇具立体感;嘴部闭合,以深划刻的“一”字表现,长须垂直于下颌,线条细密而整齐。细细品玩之余,又见于公羊身侧的弯角下方及后足处,有相叠的“”刻痕,颇为鲜见。此纹饰不似卷曲的羊毛,更趋于羽翼。
查阅古代图文着录及传世作品,可知此造型组合有着其清楚的传承脉络,最早可见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汉代墨玉牧羝摆件(参阅《故宫玉器选萃》,文物出版社,页21),器底刻有乾隆丁亥年(1767)御题,为乾隆加署的后刻款。彼墨玉者可谓本品之原型,无论造型、样式亦或纹饰,均十分相似,仅细微处略有不同。墨玉者羊身两侧亦有纹饰,以阴线刻明显的羽翼之形,由此可知本场玉雕卧羊的“”形刻痕即为羽翼,而非毛发,进一步确定了其为神羊的概念。西方知名行家Hartman亦有类似收藏,为玉石质(详见Robert Kleiner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1996,P223)。此题材不仅见诸于玉石材质,亦有掐丝珐琅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即有一件,卧羊通体施白、褐二色珐琅釉为地,双掐丝作卷毛纹,底有“乾隆年制”款识,整器造型及体量均与玉雕者相似。
准确的图像资料较文字而言更为形象而直观,故宫博物院藏有两幅清代画作,其一为郎世宁、丁观鹏合作绘制的《弘历赏画图》,另一为佚名画家所作的《颙琰古装行乐图》。两幅画作描绘了清朝两代帝王均好品赏,好古摹古,尤其是对前代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画作中,帝王安坐椅上,宫人手捧卷轴画侍于其旁,以供其览阅。案几之上,琳琅摆放有各式工艺品,如古玉圭璧、编钟、青铜花觚、三足爵杯、釉里红宝月瓶、汝窑贯耳瓶等等。而桌面正中,即是仙人骑羊摆件,人物均戴尖顶小帽,倒骑于羊背,羊呈卧姿。观其材质,玉色深沉,朴拙而高古。
将本品实物、故宫博物院所藏汉代墨玉雕器、清乾隆掐丝珐琅摆件,与画作中的摆件相比对,便会发现此造型当属乾隆朝的摹古之作,为仿汉代玉雕风格。玉器当中最早的羊形,应该是在商周时代,主要表现在头部,商代玉羊头首的角往往雕成折角形。而圆雕的玉羊则出现在汉代,且立体圆雕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就传世至今的玉羊雕刻品而言,汉、清两朝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汉代玉羊多为静态卧形,身体壮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又常以三羊成组出现,寓三阳启泰之意。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清代的时作玉羊,其多以纯净细润的白玉为质,造型简洁明快,刀功精湛,打磨润泽,旨在将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如清宫旧藏的一件清代白玉卧羊,羊首高昂,灵动鲜活,已不见汉代玉羊的静穆安详。而另一件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则着重表现母子羊之间的亲昵神态,满含温情,舒和柔美,而非汉代玉羊所传达而出的庄重沉稳。
不同于清代时作玉羊的动态与写实,此仙人骑羊摆件具有鲜明的汉代玉雕风格:公羊头首及跪姿十分端正,目光如炬,尾巴内收,予人肃穆宏大之感。清宫仿古玉器向来有“造化钟神秀”之誉,其中又以乾隆一朝为代表,器型种类和数量较前几代为多,风格也更多样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形制上仿古彝器,即以《考古图》、《博古图》里的青铜器为蓝本进行仿古,这一部分占仿古器的大半;二是仿照前代的古玉制作新玉,在形制和纹饰上加以模仿和创新;三是在风格意蕴上仿古,器型和纹饰虽多有增损,但着重仿其神韵。本品即属第二类,以汉代玉雕为蓝本,在力求神形相似之余,又融入本朝玉作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是玉质选用青白玉,与汉代玉石相比更为细腻柔润,透亮光洁;其二是整器线条更为流畅圆滑,打磨抛光亦是精细,此为清代玉雕的典型特色。
《说文》有云:“羊者,祥也”,且古代中国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羊”、“大”之美。此件玉雕仙人骑羊摆件,通过对吉羊的塑造,不仅表现出古人对吉祥美好的祈望,同时亦展现了乾隆帝浓厚的慕古之情。他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继而,一批品质优良、工艺精湛的仿古器就在皇帝的授意和亲自指点下诞生。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南朝梁)萧统有《七契》曰:“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此为声教昌明的瑞物,值得后世众人珍之爱之。(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