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64 张大千 1932年作 江静潮平 镜心

江静潮平
拍品信息
LOT号 5164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32年作 江静潮平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16×34cm 创作年代 1932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1.《20世纪山水画集》第13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中国山水画通鉴•大朴不雕》第3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6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1.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将至子陵钓台作七里泷,有“二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谣,故末语及之过。壬申春日,大千居士并记。
2.师子道长博笑,弟爰。
钤印:张爰印、大千、季爰之印
鉴藏印:岭南梁绍南藏
说明:上款为张大千的好友、书画家王师子。两人曾有多幅合作之作,足以见证二位友情的深厚。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位于富春江上游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长24公里,是富春江上风光最旖旎的一段,号称富春江小三峡。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1000多名诗人在此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在七里泷江边的半山上,有东西两座盘石临江而立,乃为严光的钓台和谢翱的哭台;严光垂钓,是隐居不仕,以表明自己的品性高洁;而谢翱所哭,则是因为闻得文天祥就义,恸哭南宋亡国,是其民族大义使然。这正是张大千所敬佩的历史人物。1931年9月,33岁的张大千与二兄张善孖及慕凌飞诸人从上海赴黄山游,途经富春江,随后即陶醉于风光秀丽,充满传奇色彩的七里泷景致,以至于后来他以《钓台图》为女儿张心瑞布置房间,且终其一生甚至直到逝前一年还在为七里泷作画。在《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的张大千卷中,即收入他在1982年重阳时忆写的《桐江七里泷》,并题诗曰:“晓日曈曈雾尽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打桨呼鲈美,知道前出近钓台。”此诗后来被镌刻于石碑上,至今仍立于七里泷的碑廊。诗后并附长题,言及严光与谢翱旧事,足见张大千的拳拳用心。此幅写于1932年,或为张大千这一题材最早的作品。从题款可知,他这一时期十分关注自然之胜,所谓“七里泷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谣,故末语及之”云云,足见其当时之心境和对传奇故事之好奇。就此言之,此幅《江静潮平》乃为探求张大千心路变化历程最好的物证之一。此外,《江静潮平》亦为探讨研究其艺术发展变化轨迹的见证。按照学界诸人的界定,1939年之前乃为张大千艺术的第一时期,主要风格是文人画的清新俊秀。巴东所著的《张大千研究》中说《蜀山秦树图卷》(1939年作)是“张大千实际游历的记游图卷,有其个人之生活体验与情感,画面上充分流露出一种清新秀丽的人文气质,是大千早年独具的俊秀面貌”。此图亦如是。此幅的笔法构图与张大千的几幅金碧山水如《巫峡清秋》(仿李思训,1938年作)、《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1946年作)等有相近之处。这种画法“上溯宋代王诜,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具体为“先勾勒,描出山的形状,然后再用青绿重色填色,兼用泥金描山脚。”在此图中,除取法前人外,大千亦有自己的创造。比如山脚的泥金已变成重赭,而山体的青绿重色亦有比较大的改良。而船帆的白色,除了点睛之用,大概也反映了张大千对七里泷传说的兴趣。据说七里泷“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是因为张天师曾降服此处的青龙,而勒令它将下游的船平安送往上游,自此,只要一见白帆,青龙即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