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61 傅抱石 1944年作 还庄图 横幅

还庄图
拍品信息
LOT号 5161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4年作 还庄图 横幅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63×73cm 创作年代 1944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22,42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横幅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24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还庄图。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傅抱石。
钤印:抱石大利、甲申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金刚坡时期在傅抱石的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金刚坡的名声也是随着抱石先生的佳作而被人们所熟知的,金刚坡是孕育先生特殊画风的母体。
傅抱石在《壬午画展自序》中提及“拙作题材的来源,很显着的可以分为四类。即……2.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3.营造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
此作可以认为是其创作题材中的第二类的代表。陶渊明可以称为是儒家的代表,他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处世哲学给予知识分子的影响确实是非比一般的,其诗词《归去来辞》等深受人们喜爱,并传诵至今。傅抱石在这一时期就曾画过不少有关陶渊明的作品,在此幅傅抱石先生的《还庄图》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似乎听到了陶渊明归去来兮的歌声。
作品可能表现的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诗意,画作上高士乘舟,岸边杨柳轻垂,童仆伫立。人物形象神采奕奕,超凡脱俗,皆用洒脱的细线疾写而出,不勾画衣纹的繁复,也减去多余的细节,与前后景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画意深邃,章法新颖,笔精墨妙,极具高古气息。傅抱石在画面上以朴素沉着、平实无华的技巧表达了他对笔下高士人物的理解与共鸣,深入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对象的丰富、复杂与微妙,描绘出幽雅的画境与诗境,营造了蓊郁淋漓的效果,使观者如临其境,画中人物、景致的安排,恰到好处,实为难得一见的力作。
傅抱石先生常画陶渊明,主要的创作思想可能还是出于佩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为人处世的态度。傅抱石先生嗜酒善饮,“常常是无事酒为茶”,而在抗战期间,由于种种烦闷,更是“日以杯中物自遣”,“往往醉后”的佳话已为美术界所津津乐道。此种心态,此种现实,使人觉得至少在精神上,傅抱石先生与陶渊明何其相似,两者心灵的脉动是相通的。令人感到他不在画人,而在画心境,在表现人身的际遇,表达画家对他们的理解和共鸣,令人感到他不在画古人,而在画自己。此幅作品之所以能使人百看不厌,能让人唤起激情,其妙处就在于磅礴的气势及画中的无限生命力,他的画是才华、激情、学识,诗与酒一炉共冶的结晶。读罢此作,犹如读一首长诗,结构精严,层层深入而含蕴无穷,可以说傅抱石先生的每一幅画,都是一首完美的诗,它给予后人的美的欣赏和启示,将是无穷无尽的。
我认为一幅画应该象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写一幅画就应该象作一首诗、唱一阕歌,或做一篇散文。王摩诘的“画中有诗”,已充分显示这无声诗的真相,而读倪云林、吴仲圭、八大、石涛的遗作,更不啻是山隈深处寒夜传来的人间可哀之曲。—傅抱石《壬午画展自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