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490 张大千 狮子骢 镜心

狮子骢
拍品信息
LOT号 2490 作品名称 张大千 狮子骢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20×4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7,2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92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拟韩干狮子骢于税牛庵,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备注:附文物临时入境单。
收藏家于克浚青年时代由于酷爱篆刻和印章收藏而与齐白石结缘成为好友,并通过齐白石先生与张大千先生相识。抗战时于先生在四川建筑机场, 在西南建造滇缅公路, 屡屡得到嘉奖,于先生的绘画收藏也始于此时。1946年台湾百废待兴后,于先生被派往台湾参与指导早期工程建设。在此时期于先生领导的允大公司为台湾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60时代,于先生转移到北美继续工程事业。在于克浚先生的收藏中,此幅《狮子骢》为张大千先生艺术巅峰时期精品力作。
狮子骢是一种西域宝马。《朝野佥载》中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代时,皇帝多喜好良驹,西域岁有献马者,包括狮子骢。《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件武则天讲述的与狮子骢有关的故事,“太宗有马名师子(即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檛檛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可见狮子骢是一种鬃毛很长、肌肉肥健、烈性难驯的马。韩干是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当时御厩中饲马四十万头,据《名画记》记载,韩干“悉图其骏,则有玉花骢、照夜白等”,狮子骢应该也在其写生范围之内。不过目前并没有存世的韩干《狮子骢》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李公麟款《临韩干狮子骢图》卷,《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为李公麟款,但从时代风格看应不早于元代,艺术风格又颇似任仁发一派,但其水平比任仁发低,是出自元代学习任仁发一派人的手笔。由此可见,韩干画过狮子骢,且为人所临摹,只是真迹可能已不存。张大千此图或为临仿上述李公麟款画作,或为拟仿之作,即以韩干笔意为之。
虽然韩干的存世作品不多,仅有《牧马图》、《照夜白》等,但从苏轼的一篇散文《韩干画马赞》中颇可体味韩干画马妙处:“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棰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此文的描写恰好契合张大千此图。一匹马在草地上正欲渡河,马臀翘起,马首低垂,选择渡河的地方,却踯躅徘徊未能成行。这种探索、犹豫的神态颇似苏轼文中的四匹马之一。而马的形象也正如苏轼所言,此马如果是厩马,则无马鞍;如果是野马,却状如良马,气度高贵,从容不迫,神态悠闲。可见大千画马不仅得其形,亦得其意,并非简单的临仿。
韩干画马十分重视写生,所画之马线条遒劲,而且极富有弹性,用笔简练,渲染不多,但能突出所画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颇强,常喜画肉不画骨,但骨肉均匀,能显风骨。此幅颇得韩干笔意。马的轮廓线以细谨的线条写出,其骨骼肌肉以赭石略加烘染,再以细笔写出五官及鬃尾,结构准确,状貌生动,似乎可以感受到光亮的皮毛,柔软的鬃尾和健壮的肌肉,画家将马之雄壮骠悍的威武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马之脊椎呈现的“S”形弯曲,又使其体态增添优美。
环境以大片石绿与少量赭石写成,空间设置有明显的透视效果,色彩对比强烈。尤其是水岸岩石后探出的一丛植物,纯以朱砂写成,颇有风致,似乎吸引了狮子骢的目光。鲜艳、厚重的设色可以看出敦煌壁画的影响。水纹以流畅的长线条为之,行笔十分飘逸,颇具古意。此图虽是唐人格局,但造型、布局、设色方面均有大千自运之处,应为大千在20世纪40年代居住在成都西郭税牛庵时的作品,此阶段正是大千临古、创新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