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73 吴湖帆 1955年作 渔父图 手卷

渔父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373 作品名称 吴湖帆 1955年作 渔父图 手卷
作者 吴湖帆 尺寸 33.8×730cm 创作年代 1955年作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出版:《吴湖帆画集》第52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
款识:梅花道人真本。乙未秋日吴湖帆对临。
印文:吴湖帆印、吴倩画印、吴带当风、湖山如画、梅景书屋、好林泉都付与闲人
此件《渔父图》乃吴湖帆临古山水之精品,著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吴湖帆画集》。该图作于乙未(1955年)秋日,是年,湖帆六十有二,对临梅花之本,笔意精练而神明涣然。湖帆习画,始于丙午(1960年),时年十三,初师苏州草桥学舍胡石予、崇明罗树敏二人,即以临古入手。后癸丑(1913年)起潜心山水,初涉“四王”,遍习家藏。又三年,学恽寿平、吴历、戴熙、“明四家”,进而涉足元人,作《仿大痴秋山图》,是为湖帆仿元之始。后庚午(1930年)37岁起,专攻宋元。习元日多,体悟日丰,至仿此卷,则已笔精意老,深得画中三昧,堪称仿古之佳绝者。
湖帆所临之本,出自梅花道人手笔,原属吴湖帆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纸本手卷,纵48.6厘米,横533.3厘米。梅花道人乃吴镇(1280-1354)之号,其为嘉兴(今属浙江)魏塘人,隐居乡里,工词翰、书法,擅山水、墨竹,为“元四家”之一,性高洁,喜作渔父图,除此卷之外,尚有多幅《渔父图轴》传世。湖帆所临渔父图,卷首有吴镇自录柳宗元《渔父词》,画题十六阙《渔父词》,卷后有元吴瓘题跋及七绝诗二首,钤有“吴瓘私印”白文印记、“吴莹之”朱文印记;另有元陆子临、黄耑甫、辛敬、释如璬,明文徵明(二跋)、周天球、彭年、陈鎏、袁尊尼、王谷祥(二跋)、黄姬水,近代吴湖帆、吴徽、张大千、叶恭倬、俞子才等题跋。湖帆临此卷,乃精仿堪真者,笔墨意趣甚至题跋之文,皆力求统一,可见其识古之深、得古之精。
渔父之意对吴镇而言,意指一种理想中超然的生活姿态。渔父之“父”又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古称人老之后不归禅则归道,清龚自珍云:“烈士暮年宜学道,才人老去例逃禅”,可见“渔父”意象中所隐含的超脱之情。渔父此意,最早可溯《楚辞·渔父》与《庄子·渔父》。《楚辞》中的渔父“莞尔而笑”,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恍然点化屈原,使之悟“道”。其中渔父即“道”,而渔父之道就是隐遁之道,也就是儒家“独善其身”、“杀身成仁”之道;《庄子》中渔父则表现出道家“万物之所由”、“得之者生”、“顺之则成”的虚静、无为之境。两者虽稍有差别,但其共同涵义却同是隐逸淡泊、遵循时命、顺应自然。于是,渔父成为隐者的象征,同时也成为历代文人世外之情的寄托与幽思的重要题材。据卷中题跋,吴镇所创此幅《渔父图》,也以荆浩之拓本为源,可见其渊源之久。
吴镇作《渔父图》,聊发避世幽居之情,考吴湖帆临此卷,亦有同类之情。是年,吴湖帆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等闲职,较为轻闲、超脱。而就在此年,吴湖帆亦将自己珍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残卷》转让给浙江省博物馆,颇有乐施自得、无牵于尘的洒脱之情。于此时此境,着力此卷《渔父图》之临摹,当为湖帆自勉自励的某种寄托与写照。故而,此卷不仅笔意精到,且情真意切,当为后世弥足珍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