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944 清早期 犀角雕花卉灵芝桃形杯

犀角雕花卉灵芝桃形杯
拍品信息
LOT号 4944 作品名称 清早期 犀角雕花卉灵芝桃形杯
作者 -- 尺寸 长16.5cm 创作年代 清早期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456,000
材质 形制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犀角雕花卉灵芝桃形杯,因其杯盘似一蟠桃,而杯身上雕有各类花卉灵芝而得名。此杯呈棕色,质地圆润,用手拂之有玉器之质感,是犀角杯中的精品。其雕刻技法独具匠心,技法高超,花卉、灵芝均栩栩如生,整器浑然天成。蟠桃与花卉、灵芝的造型组合,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福瑞、长寿、吉利与祥和之意。
面对犀角,不禁让我们想起那庞然大物犀牛。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我国古时曾经有犀牛这种动物。1963年陕西兴平出土的一件战国青铜犀尊,造型逼真,可见至少在二千多年前的人们对犀牛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唐高祖李渊为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在世时的丰功伟绩。让人在陵前刻置了一对重达10吨的巨型独角石犀。春秋战国时期连年的战争,犀牛也难逃厄运。犀牛的皮很厚,能抵挡刀、箭等兵器的攻击,是上等的军用材料,人们便制作盾牌、铠甲,叫犀甲。王世襄《一件珍贵的明犀皮漆箱》一文还提到明代用犀皮调漆制成精美的犀皮器的工艺。
我国自古就崇尚酒文化。先民们很早就用羊角、牛角、鹿角作为饮洒的器皿。在殷周时期有了犀角制觥的记载。据《诗经》引《寒诗》说:“兕觥,以兕角为主,容五升”,兕为雌性犀牛。在众多的青铜器酒器中,就有觥、觯、觚、觞、角等,说明与角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犀角较之别的动物角还区别于它的药用价值。犀角内含甲质碳酸钙、磷酸钙和酪氨酸等有机成份。具有凉血、清血、解毒的功效,《本草·犀》记载:“入药性犀生者为佳”。工匠们用犀角制成杯,使犀角的药性能溶于酒中。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它还有避邪、保安等作用。犀角是世界上有名的牙角料之一。自古与夜光璧、明月珠和璧玉相提并论。如《汉书》记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又如《战国策·楚策》中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由此可见,在古代犀角的身价就十分昂贵。已成为进贡皇帝的宝物了。
十五世纪中叶,郑和下西洋,与南亚、非州各地互通往来。犀角也随之传人中国。到了明清两代。由于东南亚地区原材料的输入.犀角逐渐成为博古风雅之物。犀雕艺术便迅速发展起来。在为数不多的犀角雕刻中。犀角杯以造型独特、新颖多样脱颖而出。同时期的象牙、竹、木工艺的繁荣。给犀雕艺术带来了生机。一些具有文人气质的雕刻艺术家,他们能诗能文,能写能画,亲自参与设计雕刻,将雕刻与绘画相结合。使得他们的作品增添了许多文人气息。受到皇室、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推崇。其作品在选材上追求在平静中寻找自然景观、风俗人情;造型上争奇斗艳,多姿多彩,风雅古朴;刻工上有浅刻、深刻、圆雕、浮雕、浅雕、镂雕,每一步无不见其细致和考究。
犀角的质优与劣。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关密切的联系。我们按犀角的产地大致分为亚洲犀和非洲犀两大类。亚洲犀纤维粗,表皮和内肉的纤维如甘蔗的线条状纤维.角的基地和横切的断口边内的甘蔗的断口,有无数的粗点粒,称“鱼子纹”或“粟纹”,其角质较柔韧,棕褐色不透明,嗅之浓烈的腥昧,角的正前方有一凹槽,正后有一条凸筋,俗称“天沟地岗”,此犀角为贵。非洲犀角如水牛角,纤维比较细密内见肉呈半透明状。没有亚州犀角柔韧而显脆硬,药用价值极低。非洲犀角雕刻在我国为时比较晚,大多出现晚清的广州地区.较之明清的亚洲犀角雕刻相形见绌了。
重 2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