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721 清乾隆 青白玉十二章圭

青白玉十二章圭
拍品信息
LOT号 4721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青白玉十二章圭
作者 -- 尺寸 高16.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792,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敬制”款
在传统的用玉体系中,瑞玉和礼器用玉占有相当的地位。《尚书·舜典》有“辑五瑞”之言,其传“舜敛公侯伯子男之瑞圭璧”,将“玉瑞”释为五等瑞圭璧。《周礼·春官》又有以玉作六瑞,即“以玉作六器”之说。所谓六器亦为圭、璧、琮、琥类玉器,六瑞与六器是关系到国的玉器,是历代统治者制定礼法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清代自皇太极立国,传至乾隆,已历五代,此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中创新之举时有出现,考据、仿古之风亦为盛行,清高宗本人,是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他扶植了创新之举,又提倡对经典的考据、器物的仿古,乾隆朝仿古玉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本品以青白玉打磨雕制作圭之形,玉如温且纯,细若凝脂,润如膏泽,艳色侵目,滋润养心,为上等青白玉。圭,古玉器名,又作珪,为上古帝王诸侯礼器之重宝,国家朝聘祭祀丧葬大典所必陈之器。其呈长条形,上端磨作三角,下端正方,圭以上尖下方之形指天,属天子专用。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庄子·马蹄》有:“孰为珪璋”,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又《周礼·大宗伯》载:“以青圭礼东方”,注曰:“圭锐象春物初生”。
玉圭一面阴刻“大清乾隆年敬制”六字楷书款,笔划规整,刻工精湛;另一面则以浮雕的十二章组合图案为主纹饰,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古人之象分两组对称排列,其下浮雕海水仙山,此为古代宫廷特有的代表符号和象征,寓意江山永固,寿与天齐的美好含义。史载,皇帝冕服自舜帝起就服十二章,以后帝王皆承袭古法,历数千年未变。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十二章各有专纹,各有象征,依次指:一、日,中有三足乌,阳数,象光明智慧;二、月,中有捣药兔,阴数,象福寿;三、星,三星拱照形,指天;四、山,山石形,指大地;五、龙,双龙形,能灵变,代代相传;六、华虫,即锦凤之属,象华丽多彩,文章熠熠;七、宗彝,双杯形彝器,一绘虎纹,一绘蜼纹,敬祖之谓;八、藻,象繁殖旺盛,时节循环而生生不息;九、火,象兴旺及温暖;十、粉米,丰衣足食;十一、黼,即钺斧,掌生杀之权;十二、黻,两弓相背形,象正反向背之道。
本品外配有紫檀方盒,器表以拐子纹为边饰,各面满工之法浮雕花卉纹,极为繁密复杂,雕刻细腻,令人赞叹不已;盒面正中金边嵌瓷板以供书字题款,两旁各有一青花升龙为饰,双龙腾空飞跃作守护状,皆庄严肃穆,生气勃勃,其下镶玉作海水仙山之景,与玉圭之纹饰相互呼应。清代宫廷对于瑞玉和礼器,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在特定的场合,按传统加以使用,二是把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学习,研究收藏。《清文稿》卷八十二吉札记:“祭品,……玉、帛、牲牢、玉六等,上帝苍璧,皇帝祗黄琮,大社黄圭,大稷青圭,朝日赤璧,夕日白璧,旧制社稷坛,春秋常祀用玉,祷祀则否”,说明清代宫廷在吉礼中使用了圭、璧、琮等礼器。而玉圭刻十二章纹,则取此纹饰有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象征帝王统治天下,能安静四方,为人所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