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651 北宋 修内司制白玉“梅花落”诗文管

修内司制白玉“梅花落”诗文管
拍品信息
LOT号 4651 作品名称 北宋 修内司制白玉“梅花落”诗文管
作者 -- 尺寸 长6cm 创作年代 北宋
估价 20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358,400
材质 形制


“绍圣元年”款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遗物之一,无论从起始年代之早、绵延时间之长,抑或文化内涵之深、影响幅度之广、民族习性之强等诸方面来看,都堪称特立独行。依据文献典籍及考古资料一般可以认定,古代玉器的基本属性应该主要归向于精神层面,这种精神产品的属性在汉代以前表现的尤其充分。
玉器走下神坛、步入民间,是古代玉器发展中的重要转折,也是玉器自身发展的必然。由此,玉器制作也开始有了官作和民作的分野。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该玉管为羊脂玉质地,细腻润洁,两面钻孔,外呈八角管形,内为中通圆孔。此物当为“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即“勒玉”,是悬挂在颈部或腰间的饰物。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它玉饰组合挂。其通体各面用双钩阴文刻出诗文楷书体,每面一行,题曰:“梅花落”,琢诗文共五行,五十五字,其后刻有“皇宋绍圣元年春月吉日修内司玉作处制”款,为宋徽宗兄长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制作,极为罕见。字体小如芝麻粒般,笔触纤细如游丝,娟秀飘逸,显示了纯属高超的琢刻水平,是极为难得的铭刻玉器。宋代铭刻玉器盛况空前,由宝玺、简册发展到镌刻佛经和诗句。
器表所琢《梅花落》诗文为:“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此为南朝宋文学家鲍照所作。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汉族,东海(今属江苏)人。其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之时,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著有《鲍参军集》。鲍照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玉管所刻诗文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作者在此托物明志,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遂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首都博物馆所藏的另一件八棱铭刻玉管,在管身阴勒双钩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部,包括经名、经文、译者、纪年、作坊等16行,292字,末二行落款为“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内司玉作所虔制”。修内司为官署名,隶属于将作监,北宋始置,金、元各朝皆置。执掌包括竹木务、窑务、丹粉所等八司,负责宫廷修缮和用度,玉作所则负责皇家用玉的碾治。可知此玉管系内廷玉作加工,供皇族佩带的玉雕珍品。而对照两件玉管的玉质和雕琢工艺,梅花落诗文玉管也应出自宋代宫廷玉作。绍圣元年为公元1094年,宣和元年则为公元1119年,这件梅花落诗文玉管的制作比首都博物馆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管还要早上25年,价值勿庸赘言,为研究宋代帝王玉和宫廷玉的设置提供了重要证据。
梅花落诗文玉管是一件随身佩带的小件玉饰。宋代文风极盛,玉器的审美意趣也相应变化,完成了由前代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的绘画性、法书性的转变,这件诗文玉管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且其刻字细如发丝,且行气贯通,章法严整,显示出极高的书法艺术和雕刻技术水准。而梅花落诗的精神与玉的自身品格又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