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57 清乾隆 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

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
拍品信息
LOT号 4557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
作者 -- 尺寸 长197.5cm;宽131.5cm;面高49cm;背高11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3,000,000-33,000,000 成交价 RMB 25,760,000
材质 形制


清乾隆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通体紫檀木制,面下高束腰、浮雕双龙戏珠纹。鼓腿彭牙,内翻马蹄。牙条大锤洼堂肚,牙条及腿以深浮雕手法饰云纹及龙纹。床面为硬板加极细的台湾席,席面多处破损,显示出岁月沧桑的印迹。床面左右及后面装五屏式围栏,以攒框镶心手法制成。边框浮雕回纹,板心起地深浮雕云龙纹。两扶手外侧及后背外侧以线刻花鸟纹。整体造型在形制、工艺均领先一筹,此床长197.5厘米,浑厚伟岸,选用上乘珍贵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纹理细致紧密,光泽古朴深邃,云龙图案气势磅礴,通体以难度极大的高浮雕技法刻画,当为清宫造办工匠的精心之作,辅以工丽花鸟,于富贵中见雅致的审美特色,尽得18世纪清代皇家格调之精髓。不容忽视的是其由著名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珍藏使用的显赫经历,不仅交代了可靠的流传,也为其价值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荀慧生(1900-1968),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起改名为荀慧生,别号小留香馆主人,艺名白牡丹。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筹款募捐飞机,坚辞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大典庆祝演出,息影舞台达一年半之久。荀先生出身贫寒,一生坎坷,而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放松,排演剧目达三百多出,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深受群众喜爱,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合称京剧“四大名旦”,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有“无旦不荀”的美誉。后在文革中倍受迫害,不幸含冤猝然而逝,其生前挚友、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挽之以联曰:“歌舞全休,旧梦重寻无旧雨;尘寰永隔,留香犹在不留香”,足证荀氏一生成就。
除了舞台表演之外,荀慧生先生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他在绘画以及收藏方面的造诣,让他不仅仅是一位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诗画造诣颇高,早在1924年他便拜国画大家吴昌硕为师,以后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叶恭绰、寿石工、李苦禅、王雪涛等人求教,并努力把其中的意趣融合在表演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荀派卓然确立。其家具收藏负有盛名,由于饶有家资并交游广泛,所藏家具不仅品类丰富且多为皇亲贵胄府中散逸而出明清珍品,仅荀氏北京椿树上三条的宅子,在七进院的屋里摆满了上好的红木紫檀家具。据载为投其所好,戏迷常在演出前将敬赠的上好家具等物什摆满前台,等演员出来致谢后,东西撤下,演出方可开始。
1957年,荀氏全家迁至宣南山西街甲13号(今荀慧生故居),这也是荀慧生先生最后十年的住处。作为日占劫后余珍,此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被摆放在此院北房东侧的荀氏画斋“小留香馆”中,此房正面悬挂吴昌硕手书“小留香馆”横幅和荀慧生戏照,除罗汉床外,还放置画案、太师椅、多宝槅子等。据荀慧生嫡系长孙荀皓回忆,这张罗汉床,荀氏用于平日的午休,也用来接待过众多文艺界的朋友,如作家老舍、萧军,戏剧家欧阳予倩、吴祖光,画家傅抱石、陈半丁,戏曲界的同仁梅兰芳、尚小云、新凤霞,宾主以几为界,各坐一侧,谈戏论画是必不可少的话题。苟慧生在这里除了接待亲友外.有时还课徒授艺。旁边紧邻的东房四间,用来存放演出所用的行头和切末,方便实用。其爱子荀令香、爱女荀令莱和长孙荀皓,荀派传人徐凌云、刘长瑜、孙毓敏等都曾在此接受旬氏指点。
来源: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馆”旧藏
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馆”旧藏珍品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庚寅年夏日,应朋友之邀欣赏了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馆”的一些旧藏,印象深刻,遂把一些意见和感想以文记之,以供同好研读。
紫檀雕云龙纹罗汉床,通体紫檀木制,面下高束腰、浮雕双龙戏珠纹。鼓腿彭牙,内翻马蹄。牙条大锤洼堂肚,牙条及腿以深浮雕手法饰云纹及龙纹。床面为硬板加极细的台湾席,席面多处破损,显示出岁月沧桑的印迹。床面左右及后面装五屏式围栏,以攒框镶心手法制成。边框浮雕回纹,板心起地深浮雕云龙纹。两扶手外侧及后背外侧以线刻花鸟纹。整体造型稳重、大方。雕刻图案刀法圆熟,且磨工精到,图案显得圆润、顺畅。尤其是起地浮雕,更突出了图案的神韵。从其作工、材质、纹饰和其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内涵等方面而言,这件作品在中国家具品类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是收藏投资的不错选择。
清康熙至乾隆时期国力雄厚,家具制作工艺取得了很大成就。欧洲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在此时传入中国,房屋的窗户由糊纸转为安装玻璃,室内采光条件明显改善,颜色深沉的紫檀开始受到青睐。与此罗汉床相类的北京故宫藏清乾隆紫檀夔龙纹床和紫檀嵌楠木山水人物图床便是这一时期的宫廷家具。但当时所用紫檀木多为明代开采,数量已经十分稀少珍贵。此床整体造型宽大厚重,色泽纹理一致,尤其是腿部主体处均以一木整挖而成,用料已经非常奢侈。清代乾隆晚期,紫檀木来源渐少,开始以酸枝木作为代用材制作家具。清代晚期的紫檀木家具常用旧料改制,或以小料拼粘,原因是很难见到像样的大材。
与大体量紫檀木相应的是通体细腻精致的高浮雕云龙纹饰,共计26条,图案分别为“双龙戏珠”、“ 苍龙教子”、“海水云龙”题材,其中视觉中心的靠背正中屏心雕一条正面龙,四条行龙,并满布海水纹,两边屏心雕双龙一上一下,大龙在云间呼唤海中小龙升天,合为象征皇权的九龙。两边围屏内侧、牙条内亦内雕双龙戏珠、海水江崖及祥云纹。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头上双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须作髭状,鼻部为狮鼻,蛇身,鳞纹,四腿雄健有力,巨爪尖利张扬,五只爪尖有四只并在一起,龙身短而粗壮,从其龙纹雕刻风格看, 尽管突起不高,但层次丰富,与乾隆时期的玉器雕刻工艺特征极为相类。
“云蝠纹”也有不少讲究,因为“蝠”与“福”谐音,因此这种纹饰往往寓意洪福齐天。这一纹饰往往左右对称,极其美观,在清朝官窑瓷中十分流行,如清乾隆青花云蝠纹直口梅瓶、清乾隆斗彩云蝠纹水盂、清乾隆玉雕云蝠纹砚等等。至于玲珑浮凸的“水波云龙”,则是乾隆宝座采用的主纹饰,系用难度极高的浮雕技法雕琢而成,技法与北京故宫珍藏的紫檀木雕龙纹罗汉床可谓如出一辙。
此床床围的高度和床牙的大洼堂肚,也是清代中后期普遍流行的款式。过窄的床边,也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后期紫檀木的紧缺。床面采取柴木板加草席的作法与龙纹雕刻手法却十分讲究,这种席主产台湾,俗称“台湾席”,细而且密,滑而且凉,最细者草径仅一毫米。此床之席当属最细密者。
这件罗汉床从其用材特点和艺术风格看,应属于清中期比较典型的宫廷造办处京作风格家具,其浑厚伟岸,选用上乘珍贵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纹理细致紧密,光泽古朴深邃,云龙图案气势磅礴,通体以难度极大的高浮雕技法刻画,当为清宫造办工匠的精心之作,辅以工丽花鸟,于富贵中见雅致的审美特色,尽得18世纪清代皇家格调之精髓,用材充裕,器物虽大而一气呵成,是一件难得可贵的艺术精品。
1911年,清王朝终于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宣告灭亡,清帝退位。民国时期,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丧失了经济来源,为维持生计,清宫及众王府中物大批流入民间,这件珍品被当时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收藏,后一直陈放在北京宣武区山西街甲十三号荀慧生先生家中(如今已被设为荀慧生故居,并列入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这两件藏品于文革中几经周折被保存了下来,由荀慧生先生的嫡系长孙荀皓先生收藏保存,为荀慧生故物。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开具的证书:(2010)京长安内民证字第5577号公证书和(2010)京长安内民政字第6267号公证书为证。所附照片为原陈北京宣武区山西街甲十三号荀慧生家中的现场照片。
记民国时期京城的家具收藏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秘书长)
不少人认为,只有书、画、铜、瓷等才算得上文物,其实古时尚有家具收藏,亦有人认为明清家具的艺术价值是20世纪40年代被西方人士最早发现的,其实也是误解。
以往,笔者查阅资料时,曾见黄浚先生的《花随人圣盦摭忆》一书述及“太史椅”,文中曰:“椅为文征明衡山故物,衡山没后,付之门人彭年,后复归衡山曾孙相国震孟。明亡后,此椅归汪苕文琬,苕文殒,苕文子以赠仲子……”此处记载的是文征明用过的一把椅子辗转传世之经过。后人考证,该椅为明代交椅。此乃早期明式家具收藏实例。
王世襄先生在《文物》杂志上曾撰文介绍明清家具的款识及作伪之判断问题,文中涉及清晚期收藏家张廷济及其珍藏的两件家具。一件是紫檀扶手椅,椅背上刻有明代诗人、书法家周公瑕(周天球,明正德九年至明隆庆三年)的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另一件则是紫檀书几,足部刻有明代著名收藏鉴赏家项墨林的两方印鉴,后人称此几为“项墨林几”。张廷济在搜集到这张书几后,为之题铭并命人(北昌)刻于几之足部。铭中道出了他当时的喜悦心情,还认真记述了该几的出处、特征、收集到的时间、损坏程度及修复方法,体现了一个收藏家的严谨风范。
时至20世纪初叶,国外人士开始收藏中国明清家具,在私人收藏与日俱增的同时,西方各博物馆也竞相搜集。近一个世纪来,他们不仅收藏实物,而且举办各种明清家具展览会,撰写有关论文和书籍,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等等。对活跃和推动明清家具的收藏与鉴赏,展示和宣传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做出了贡献。因而也引发了明清家具的艺术价值最初由西方人士所发现的论点。其实,国人的家具收藏活动,如前所述,自明式家具问世以来,始终没有停止过,因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其表达收藏意识与收藏行为的方式与西方人士不同。中国收藏家习惯于“收进来,藏起来”,顶多在同好之间欣赏摩挲,并不对外炫耀。如果以“轰轰烈烈”来形容西方人士的收藏活动,则国人的收藏特点可谓之以“扎扎实实”。表面上看,国内并未出现类似于西方社会的明清家具收藏热潮,但实际上各大城市均有有识的收藏人士,藏品相当丰富,而且不乏精品。本文就民国时期老北平的家具收藏活动作些介绍,本世纪前叶,在北京地区,收藏明清家具颇有成就的称得上收藏家的有溥侗、郭葆昌、关伯衡、朱幼平等人士。
溥侗(字西园),满族,清宗室,号红豆馆主。溥侗先生学识过人,尤以其对中国戏曲研究的高深造诣和重大贡献享誉京城。他的家具珍藏也别具一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远从商丘买回的两件紫檀大画案(原为宋牧仲宋家祠堂之物)。其中一张后归同仁堂,另一张溥侗先生置于寓所之中,并在牙板上刻了题识:“昔张叔未有项墨林棐几,周公瑕紫檀坐具,制铭赋诗契其上,备载《清仪阁集》中。此画案得之商丘宋氏,盖西陂就物也。曩哲留遗,精雅完好,与墨林棐几,公瑕坐具,并堪珍重。摩挲拂拭,私幸于吾有夙缘。因题数语,以志景仰。于未秋日西园嫩侗识”。
郭葆昌(字世五),郭葆昌先生以收藏清代官窑瓷器和督造精美的洪宪瓷器而为收藏界所熟识,他对家具亦有特殊的兴趣。像喜爱华丽精美的官窑瓷器一样,他收藏的家具也多属“官窑”产品,多为清代宫廷的紫檀家具。
关冕钧(字伯衡),广西苍梧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关冕钧先生精于书画收藏鉴赏,著有《三秋阁书画录》。关先生所藏家具中最为精美者要数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灵芝纹紫檀有束腰几形画桌。此外,关先生亦藏有不少精美的建筑模型,多为佛龛和神龛。
朱文钧(字幼平),号翼厂,浙江萧山人,清监生,英国牛津大学毕业。朱文钧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所蓄法书、名画、善本画书以及铜、瓷、玉、竹木古器物均有相当多的精品。其中明清家具多大七十余件,不少堪称稀世珍品。
朱老先生所藏家具大多数已于80年代由其后人捐献给承德避暑山庄。
以上仅介绍了笔者所知的几位北京地区收藏家,除了私人收藏之外,老北京的很多店堂如古玩店、古籍店、字画铺、茶叶庄甚至当铺都拥有珍贵的明清家具。其收藏目的不光是出于实用,更主要的是以明清家具特有的质感为其店面增辉。其中尤以东、西琉璃厂的各家古玩店最为典型。近年来,那里先后复出的老字号如宝古斋、虹光斋、韵古斋、敦华斋、庆云斋、悦雅堂、荣宝斋等,仍然使用着一批珍贵的明清家具。这些家具,不少是当年各店掌柜们花费多年精力,一代甚至几代人以收进好的,卖出劣的,以不断淘汰筛选的方式保留下来的精品。其中之曲折,和他们的老字号店堂兴衰史一样,富有戏剧性色彩。
此外,谈及明清家具收藏,老北京的鲁班馆是必须提到的。“鲁班馆”有两个含意,一是特指供奉古代木工鼻祖鲁班的会馆,也就是鲁班庙;另一则是泛指崇文门东晓市街上的多家专营家具器物的木器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光绪年起陆续开号的龙顺成、恒顺、元顺、光顺、光兴、益源恒、同兴和、兴隆、益源丰等店铺。这些店铺除收购、修理、出售硬木家具以外,有的也制作硬木家具。各店规模大小不等,除有精明能干的掌柜之外,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无论经营还是鉴赏,均称得上高水准。
最后还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民国时期京城梨园行的家具收藏:
京剧界的一些演员,尤其是那些备受世人尊重的当时多位知名艺术家们,如四大名旦,很多都喜爱明清家具,并有不少好的收藏。由于这些名角有较高的收入,有较大的宅院,为置办家具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角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艺术又是出类旁通的,因此他们家中的家具不仅多,且品质较高,二十多年前,曾听不止几位的老鲁班馆匠师讲过:当年这些京剧名角对家具最喜爱了,他们每件临近年关,往往专门前来请鲁班馆的工匠前去家中收拾家具,一般是一位木工和两位油工,带上碳盆、烙铁、木碳、蜡等烫蜡工具,对家中的红木,紫檀家具逐一仔细保养后并烫蜡擦蜡。工匠对其家中的成堂家具都留有深刻印象。每次谈到啧啧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