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21 清早期 犀角雕张骞泛槎

犀角雕张骞泛槎
拍品信息
LOT号 4521 作品名称 清早期 犀角雕张骞泛槎
作者 -- 尺寸 长21cm 创作年代 清早期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8,960,000
材质 形制


人物主题之犀杯中,仙人浮槎杯为犀角杯中的珍品,且相较于一般犀杯,槎杯在造型设计上受原材角形的限制更大。槎形器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多用玉、犀、象、木、竹凳材料制作,其中犀角制品堪为翘楚,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等处均有收藏此类犀角器。本拍品以整枝犀角掏膛、镂雕而成,槎首有流,槎尾枯木叠立;槎上具山石古木,一高士侧身端居其间,槎底波浪翻卷成破水而行状,无论平视、俯瞰均甚是精美,独具立体空间感。注酒入内,可以从船头一端吸饮,或称“酒船”。存世犀角雕槎杯不过二十件左右,与已发表之其余数件槎杯相较,此杯在槎型、人槎比例及人物之造型、开相、衣纹上都颇为精美,古雅纤丽,不愧为古代名家手泽。仙人乘槎故事本出晋代张华《博物志》,至迟在宋代与张骞问河源故事相混合。元明时期,张骞泛槎已是熟典,如博望槎、汉使槎等,均此类也。因此无论元朱碧山之银槎杯或明清时期种种犀角雕槎杯,其上仙人均可以张骞目之。
槎,即用竹木编成的筏,古代神话中将往来天上的木筏称为星槎,因此把酒杯做成槎的形状,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博物志》曾记有人乘槎到天河遇织女,相传西汉张骞通西域,寻找黄河的源头,以求调节水量,避免经常泛滥成灾,当时人们相信黄河通天,是天河即银河的延伸。张骞乘木槎溯河而上,遇见一位坐着织布的少女和一个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的男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织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枚织布机上用于压布的叫做织机石的石条,让他去问从事占卜的隐士严君平。后来,严君平告诉张骞:一天晚上,在观察天象时,突然看见一颗客星入犯牵牛星座,屈指算来,正好是你乘槎西行之日。张骞恍然大悟,原来他遇见的是织女牛郎。
文学思维与浪漫主义最有缘份,这个传说长期流传,不仅进入了诗歌,也进入了戏剧创作中。这个传说一般都认为是见于《荆楚岁时记》,虽然今传本《荆楚岁时记》中无有这个传说的记载,但学人大抵认为这是由于今传本不是完本的缘故。这条今本《荆楚岁时记》缺佚的记载虽然常被唐人利用,但却不见于今传的唐人类书,宋初的《事类赋注》和《太平御览》有所引用但明显是节录,其它书籍引用时也多为节引。倒是清人的《渊鉴类函》中有较详的记载,该书虽然晚出,或自有根据,《渊鉴类函》引《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知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机石与骞俱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机石为东方朔所识。”
对于犀角杯,明清帝王均颇有青睐,而清代乾隆帝亦好此物,其曾收藏过2件尤通款犀角乘槎器,目前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目前所知犀角乘槎杯盛行于明晚期及以后,而其造型则来源于元代朱碧山的银质槎杯。朱碧山银槎杯虽出于元,但在明中晚期受到文人雅士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士人雅集中的重要媒介,为略窥真容者引为幸事。如明人王士祯就在其著作《居易录》、《香祖笔记》及《池北偶谈》中多次提到他在宋琬召集的宴会上欣赏到朱碧山银槎杯的事情,因此时人也争相用其它材质来仿制槎杯,此拍品当为清初犀角艺匠所制佳作。
张骞乘槎主题多为十七世纪作品,仇大雄先生、刘木兰女士、黄蕙英女士、哈佛大学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香港佳士得于2010年春季拍卖会“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专场的一件清康熙犀角雕张骞乘槎杯即为此类槎形器,其估价为3,000,000-3,500,000 HKD,最终以近720万人民币落槌成交,是为整场拍卖之亮点。而刚刚结束的纽约佳士得秋拍中,一件尤雨源制张骞泛槎犀角杯以$3,106,500成交,可见当前拍品市场中,犀角器已被众收藏家所重视。此槎杯呈蜜色,润泽通透,又随形巧施刀凿,古雅精致,别有风韵,虽没有名家款识,但整体造型生动、技法娴熟,诚为一件珍品。
参阅:国立故宫博物院《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页一四七、页三一○;国立故宫博物院《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象牙犀角篇》,页一二七;国立故宫博物院《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页七六;故宫博物院《故宫雕刻珍萃》,页二五四、页二五五。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纽约苏富比2005.03.31,Lot173。
重192.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