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03 明末清初(17世纪) 顾季玉制犀角荷塘水盂

顾季玉制犀角荷塘水盂
拍品信息
LOT号 4503 作品名称 明末清初(17世纪) 顾季玉制犀角荷塘水盂
作者 -- 尺寸 长4.5cm 创作年代 明末清初(17世纪)
估价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806,400
材质 形制


“季玉”款
此件犀角制品小巧而雅致,水盂又被称作除笔、墨、纸、砚之外的文房“第五宝”,因其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水盂,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水盂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而从材质及装饰来说,它的用料和图纹亦非常丰富。上海陈玉堂老先生就对水盂十分偏爱,曾在香港发表的《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陈老还戏言道:“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唯‘四宝’缺水,若以盂为‘水’,岂不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陈老先生所谓的“五行”论,并非一定要如此牵强附会,不过是表达了他对水盂特别钟爱,可见此小小文具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而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它被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情趣,方可入选,包括其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画意等等,否则就难以厕身其列了。此拍品以希珍的犀角为材雕琢而成,实为少见,器呈深棕色,为亚洲犀牛角制成,外壁以水莲、菱角等荷塘景物为题材,将一只小犀角刻成上兜的荷叶形。水盂内底里圆阔,阴刻莲叶脉络,分布舒展自然,直至口沿处,器口随荷叶的叶边自然外翻;外壁纹饰较为繁复,叶脉隐起以阳线雕琢,浮雕一根主茎盘旋向器底,盘绕成圈作为足以稳固整器,构思巧妙颇为精彩;荷叶之上间饰菱角、荷花,又琢一长钳大虾蹦跳于其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机盎然之态跃于眼帘。此杯构思巧妙,设计独到,纹饰情趣盎然,雕刻精致细腻,为清宫中犀角雕刻的小巧之作。
此犀角荷塘水盂外壁一隅书有“季玉”二字款并“顾”字方朱印。犀角琢制器大多无款识,目前以知署有款识的有:鲍天成或天成,柏和,伯弘,伯邓铭,伯雅,长至前,陈贤,敦复堂,方弘斋,合卿,和愚,胡见中,胡思生,胡星岳,胡允中,姜吕尚,蒋仁锡,季玉,李樵,李中甫,林弟,六顺堂,刘司农,秘阁珍藏,冗清楼藏,瑞之,商铭,觞云堂,盛辅功,兔床,兴城,燕喜堂,尤侃直生或直生,友沫望,尤以良,尤雨源(尤通),袁尚卿或尚卿,周文枢,子京(项元汴)等,因存世量稀少、年代久远,这些署有款识的成器,流传至今都成身价百倍的珍宝,署有作者款识的更是珍稀、难得。查阅相关史料,有关顾季玉的著录颇为难寻,目前所知署有季玉款识的犀角制品有哈佛大学博物馆1950年收藏的一件犀角杯,其亦雕琢成小莲叶杯,与此拍品颇为形似,落“顾氏,季玉”款,并刻“壬申孟春仿汉玉式”。查阅可知,壬申为公元1632年、1692年和1752年,细观此拍品,从其雕刻手法及纹饰风格看,同清早期竹刻大师顾宗玉颇为接近。顾宗玉,名顾钰,史载其每刻一竹器要花两年之久,可见其雕刻之细腻、复杂,而此犀角水盂体量虽小,却工艺精美细腻,因而推断季玉与宗玉或有关联。除哈佛大学的藏品之外,中国嘉德2009年秋季拍卖会曾以1,344,000RMB成交一件季玉款犀角雕九龙杯,其雕刻刀法雄健,气势非凡,表面包浆莹润,展现出与此荷塘情趣犀角雕水盂相异之美,可观艺匠顾季玉的不同个人风格。
“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水盂从养生之道来说,可息心养性;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亦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究其深层意味,更有一些是被用来做为精神寄托,称其为丞兄或丞友。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因此水盂等文玩不仅成了文人雅士追求悠闲优雅生活的一种表征,而且更是一个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收藏天地,同时也是投资收藏的长生不衰的一大亮点。犀角雕荷塘水盂的美不仅在其包浆莹润的材质,亦或停留在它小中见巧、玲珑精美的雕工纹饰,此物之大美是为其意蕴内涵的清雅之姿、闲趣之情,把玩掌中,畅悠心怀。
参阅:霍满棠《中国的犀角雕刻珍赏》,页九九、页一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