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308 王锡良 黄山瓷板

王锡良 黄山瓷板
拍品信息
LOT号 4308 作品名称 王锡良 黄山瓷板
作者 -- 尺寸 56×3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80,000-680,000 成交价 RMB 1,232,000
材质 形制


王锡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书画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泰斗。
“写生画生动自然临摹画完整但缺生气我取前者。”
—王锡良
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王锡良先生是公认的大师。尽管在美术界长期存在着中国画和陶瓷画谁为高下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一旦站在王锡良先生的作品前,立刻就会消除分歧,纷纷拜到在精湛的艺术面前。王先生是从旧中国手工艺人锤炼出来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着、对名利的淡然、对人生的达观,使他较早就登上了中国陶瓷美术的高峰。
深得“珠山八友”真传
王锡良,1922年2月出生于景德镇。自幼好学,在叔父王大凡的指导下,不仅全面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且秉承天赋,悟性很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颇有见地。15岁就能独立创作,瓷画艺品出手不凡。“我15岁第一次卖的是一个笔筒,画的西施,卖了两块钱,我妈妈、我婶婶都高兴得不得了,那是上世纪30年代,两块钱能买100斤大米了。”从此,王锡良凭着手中的一杆画笔,画遍各种不同的器皿,维持起全家的生计。“1939年抗战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大部分被炸平,可人们还是要瓷器,最流行的是避难时还可以带着把玩的小件,有小茶壶、小文具,还有瓷器戒指。一个瓷器戒指上我可以画上两个人,还可以写两个字,每天画5个,卖1毛钱一个,就够我们全家吃喝了。”
1959年王锡良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
人民大会堂首次挂上景德镇瓷画
1959年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落成进行室内装饰,设计要求是要有地方特色。江西省领导向艺术家们布置了任务,有人画安源,有人画南昌,有人画黄洋界……在诸多样稿中省领导最后选中了王锡良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并反复叮咛一定要以瓷板形式出现,因为这是江西的亮点。这件任务的难点在于要画出没有画稿可循的井冈山全景,全作高、一丈多宽。而此之前,从来没有人用现实主义题材,完成这么大的瓷板。
向领导要求去井冈山实地体验生活,充实画作的内容。“井冈山那么大的山,几个哨口我都是靠脚量着去。”王锡良带着干粮在山上一住就是十多天,足迹到哪里,就写生到哪里。 半个月后,回到景德镇的王锡良开始根据写生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时,距离人民大会堂安装瓷板时间已经不足3个月。瓷板画由四块瓷板组成,刚烧制完一块时就有人议论纷纷,不少人出于好意劝说他不要再画下去,但王锡良坚持自己的创作手法,大胆创新,按时完成了作品。
王锡良的作品在景德镇艺术瓷厂烧制成功后,被送往省城南昌,引起了一些议论。王锡良被通知立即赶往南昌解释此事,为了保住自己的作品,他想出一个主意“景德镇其它人画的都得到了肯定,就我的过不了关。我只能说来不及再重新画了,只有拿到北京试试看,行就行,不行也没办法了。”
“一到北京,画家们都说我画的好,瓷板就留了我这块,其它人画的都否定了。”他创作的《革命摇篮井冈山》以其大气磅礴得到了一致赞扬,最终挂在了人民大会堂江西厅。
把瓷板搬上庐山
王锡良的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其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
在50多年陶瓷艺术创作生涯中,王锡良以山水、人物画最为擅长。他的作品大处着眼有气势,小处观之有意味,因善画中国画,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进中国画讲求神韵、计白当黑的形式美感。
他中年变法,从绘画基础入手,练素描画速写,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博览众长。涉足景德镇的乡间林野,远游祖国名山大川,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画稿,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创作源泉,不断推出新作。
他先后数十次登上庐山写生,从美丽的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庐山博大精深,是一座宝山,我上庐山写生几十次了,那里的情,那里的景,我割舍不了。”无论是山石、松竹,还是幽径、茅屋,抑或是一缕炊烟、一团云雾、一座凉亭,王锡良的粉彩瓷板画墨彩清新淡雅,细细观赏,意味无穷。就拿他的《含鄱口》来说吧,近松、远山、牌坊、望鄱亭……给人以空灵悠闲之美;笔墨看似平淡,却十分见功力。还有一幅《月照松林》也很独到:横石三五片,青松挺立,冷月当空。显然,这些作品中蕴含了王锡良淡泊宁静的情愫,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
2006年夏天,已经84岁的王锡良和女儿一起再访庐山,这一次他没有带宣纸,带的是50厘米见方的白瓷板,他第一次尝试着直接在瓷板上收纳进目光所及的美景。“我住了两个多月,画了13块瓷板。”说到这里,王锡良的眼光中折射出一种独特的淡定与从容。
在瓷板上画中国画和在宣纸上作画其实是两个概念,前者还需运用特殊的颜色和质料,经过填色、烧窑诸多任务序。特别是烧窑的过程中,一旦色变、裂变,作品就会前功尽弃。王锡良说:“如今的瓷板较轻,我将它搬上庐山,直接在瓷板上写生,这也是我大胆的尝试,看来效果还不错。”
看王锡良的作品,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唐诗宋词中那种唯美的意境、田园风情,因为他创作的山林奇石仿佛都有生命。
画语撷英
王锡良每天坚持作画,且将心得记录下来,他说:“留下只字片言,鞭策自己,贻笑方家,也算没白活。”他还叮咛自己的子女及关门弟子刘进:“我们画瓷的要多看书,从中吸取营养,还要多写生,从生活中去提炼。艺术创作切不可受‘孔方兄’诱惑。”
1989年,王锡良先生将他在写生过程中的种种心得与感受,整理为《写生语录》。现录几条如下:
“画画无窍门,写生无窍门,纵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
“写生不怕累,只怕不能坚持,大自然犹如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总会赐予。”
“写生宜冷静,坐得下来,不宜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见我画中人。”
“写生既用‘理’,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画得得意忘形。”
“写生画生动自如,整理画完整又缺生气,我取前者。”
(简约天成,静水流深——走进王锡良的艺术世界,文/建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