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645 钱维城 盛菊图 镜心

盛菊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645 作品名称 钱维城 盛菊图 镜心
作者 钱维城 尺寸 179×83cm 创作年代 --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5,1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1.1930年8月8日,北洋画报,天津出版。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12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3.《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贰),第184-185页。
著录:《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三册,第77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题跋:海西奇种晚秋丛,标节含芳迥鲜同。绘帧早添新物色,瓦盆不改旧家风。瀼瀼露泛霞觞紫,晭晭曦承伞盖红。蓦地若逢陶征士,柴桑应未识篱东。己卯(1759)深秋,御题。钤印:乾隆宸翰、得意象外
题识:臣钱维城恭画。
钤印:臣钱维城、敬事
展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
钱维城(1720-1772),字宗盘,一字幼安,号茶山,江苏武进人。诗文书画皆为一时名手,书学苏轼,遒丽秀媚。初画花鸟,颇秀洁清丽,后转画山水,以笔秀色妍,清雅端庄得供奉内廷,为书画待从之臣。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东篱并陶令 何尝识海西
——钱维城《盛菊图》轴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郑艳
《盛菊图》轴尺幅巨大,最初很可能是用于宫廷装饰的贴落。贴落是清代宫廷常用的室内外装饰画,相对于壁画,其优点是可以根据节令、重大庆典更换不同的内容、主题。《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乾隆皇帝曾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十二月花神,菊为九月花神,这件《盛菊图》轴应该是钱维城奉敕恭画,用来装饰秋季内廷的。
菊花原产中国,约在8世纪前后传入日本,明末清初又从日本传回中国,清人称之为“洋菊”,邹一桂(1688-1772)《小山画谱·洋菊谱》中记载:“近得洋菊,花事一变,锯叶筒瓣,为圆为扁。烁如星悬,簇如针攒,如轮如盖,如钵如盘。超挖如匙,排插如簪,如笠斯纠,如环无端。心管五出,色态多般。”恰可与钱维城的《盛菊图》轴图文对应。宫廷对洋菊的欣赏和使用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顶峰,郎世宁、邹一桂、钱维城、关槐等画家都奉敕创作过《洋菊图》。清宫《洋菊图》的创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册页,有图谱性质,常以图文配合的方式详细说明洋菊的品种、名称、原产地、生长习性等信息,与中国的博物学传统有关,并可能受到西方传入的植物学图谱的影响;另一种是手卷或立轴,更富有传统的观赏和装饰功能。钱维城所作《盛菊图》轴应属后者。
钱维城(1720—1772)乾隆十年进士,初入翰林,历任南书房行走,刑部侍郎。诗书画兼长,画艺尤为突出,花鸟、山水兼能,由此得到清高宗的喜爱,是乾隆朝词臣画家。《盛菊图》轴是应旨之作,有“臣钱维城恭画”臣字款署名及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题诗时间是己卯(1759)深秋,画作也应完成于同年,时钱维城40岁。《盛菊图》轴以工笔设色为主,参以清代宫廷画院中流行的“海西烘染法”。由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所带来的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宫廷中通常被称为“海西法”或“泰西法”。“海西法”不等同于西方透视学绘画技法,而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使用中国的绘画媒介,西画的透视技法,去除阴影,减弱明暗。这种折合中西的方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郎世宁在乾隆朝宫廷画院中地位尊贵,中国画家纷纷效仿其画风,钱维城也是其中之一。本轴作品的洋菊花头通过浓淡晕染,竭力表现出花头的体积感,增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叶片则使用中国画中的“没骨法”。栽种于不同容器中的洋菊,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呈现出富贵的皇家气息。这种用“海西法”与“没骨法”中西结合绘制而成的“洋菊”应该甚得皇帝心意。更为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在题诗中,一面将洋菊称为“海西奇种”,一面又套用传统文人陶渊明东篱赏菊的典故来解读洋菊的文化意涵。诗文、画面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