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157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包袱盖罐

铜胎画珐琅包袱盖罐
拍品信息
LOT号 4157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包袱盖罐
作者 -- 尺寸 高13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2,128,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年制”款
此盖罐为铜胎,以画珐琅工艺装饰器表,罐身为黄地,其上满绘不同的转枝花卉,争相盛开,枝叶蔓蔓,罐内上淡蓝色釉。盖顶镶一小圆钮,海蓝色云头纹外为一圈玉兰与牡丹的结合纹饰,淡雅与富丽交织,别有一番滋味。盖与瓶之间为子母口,密合稳当,做工精细。其短颈、削肩、扁腹、底露铜胎,颈部一周分格绘铃兰纹样,涂以红黄绿三色,交替分布;肩部开光内施浅蓝绿透明釉,内填盛开莲花纹,开光之间缀以小朵的富贵牡丹花;罐身下部满填各式缠枝花卉,花瓣柔嫩、枝茎延绵、色泽妍美、富丽堂皇,体现了清代缠枝花纹枝蔓弯曲、布局繁密规整、极具图案性的特点;整器中部绘包袱纹,斜系精美的绶结,其上点饰艺术抽象化的各式彩蝶,羽翼轻薄、翩跹飞舞于花海。罐底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为相交的双圈。
此品当为清代造办处所制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器,铜胎画珐琅的出现要早于瓷胎画珐琅,为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此工艺自西方传入后,便深受皇室的喜爱,因此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研制金属胎画画珐琅。其多用红铜为胎,据记载,乾隆时曾尝试以黄铜为材,但因难以上釉而作罢。清廷从广东画珐琅匠人及景德镇彩绘瓷器匠人中选拔出技艺较高者,令其入宫参与制作,同时又吸收法国画珐琅艺人进入内廷珐琅作,由此可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珐琅器的喜爱与重视。且纹饰繁缛、堆砌式的装饰风格是乾隆朝珐琅工艺一大特色,故在此基础上,清代期间烧制出了一批批精美绝伦的铜胎画珐琅器,极具美学价值。
颇为殊特的包袱纹饰始烧于清朝康熙年间,其器形一般是在瓶身上饰一包袱巾或者绶结。此等设计当与宫中风尚有关,是用来包扎名贵物品以作呈献用。“包袱”因与“包福”谐音,且“绶”与“寿”同音,故寓意幸福吉祥,多喜用之。将包袱式纹饰于宫中器物之上缘于雍正,后盛于乾隆,乾隆承接其父之爱好,使之更为多样化。以包袱装饰礼物是日本传统的礼仪,故此种装饰风格又颇具日本工艺美术的品味,可见乾隆帝对日本的工艺品甚为赏识。
本品器形规整美观,釉料色阶变化多而光洁,珐琅彩亮丽精美,画面层次分明,纹饰优美,寓意美好,为清乾隆时期典型的造办处所制之品。因其工艺精良,色彩妍丽,构图精美,殊为难得,当属乾隆时期画珐琅技艺发展成熟阶段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