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68 陈洪绶 出处图 手卷

出处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868 作品名称 陈洪绶 出处图 手卷
作者 陈洪绶 尺寸 画26×106cm;题跋26×19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5,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39,200,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手卷
著录:《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130-13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
题签:大风堂藏老莲出处图,戊子(1948)四月李秋君题。 钤印:李秋印、秋君
题识:仲青于庚寅(1650)秋孟,以小刀载萧数青,大螺醉老莲。曰:卿那得不为周公脱腕,不为数青醉,埋几六日成此。
钤印:洪、绶
引首:出则为孔明,处则为元亮。林宠书。
钤印:林宠之印、异卿
题跋:(一)老莲画法、勾勒位置出于六朝石刻,设色渲染一以宋人为依归,无一点仇、唐习气,此卷去世前一年为周亮工作,尤为精到。爰。
(二)尝见归去来辞一卷,亦同岁仲青促为栎园作者,无补景,且为依拟赵沤波旧稿,不若此卷之为创作。写渊明、孔明在一卷,已奇;渊明手招孔明,尤奇,此老莲画之绝无仅有者也。大千居士记。
(三)前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四)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壬辰初夏浴佛日过剑浦,栎园先生命书。三山墨农林宠。
(五)归去来辞并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壬辰初夏为栎翁周夫子书。晋安弟子郭鼎京。
鉴藏印:仲青、林宠之印、异卿氏、墨农、墨农、林宠印、异卿氏、林宠之印、字异卿、鼎京之印、字去问、大千之宝、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大千好梦、别时容易、球图宝骨肉情、敌国之富、张爰、大千、大风堂、大千、大风堂长物、善孖心赏。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说明:大风堂旧藏。
《出处图》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金库
此幅《出处图》为绢本设色手卷,是张大千先生的旧藏,画卷前后隔水留下了他的墨宝。此卷是陈洪绶在去世前一年为周亮工所作,这一年陈洪绶相继为周亮工一共创作了42件作品,《出处图》则是其中的精品。展卷之后可见诸葛亮与陶渊明盘坐于树下正侃侃而谈,诸葛亮头戴“诸葛巾”,陶渊明则手抚无弦琴,形象格调高古,气韵不凡,人物衣袖由一根根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绘就,每根线条都不另起笔,如若不加停顿似的一气呵成,而线条与线条的排列则构成了陈洪绶特有的韵味。
不仅如此,陈洪绶还赋予这幅画不同于寻常的特殊意味,画面中诸葛孔明与陶渊明分别生活在不同朝代,而陈洪绶把二人安排到同一个画面并不是一个偶然——诸葛亮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儒家出仕为官的一个理想典范,而陶渊明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隐逸情节。陈洪绶创作这幅画作的时间是公元1651年,此时的周亮工已经从曾经的明朝御史变成清朝的降臣,这对于宁死都不降清的陈洪绶来说是不能够认同的,于是他通过笔下的陶渊明(周亮工与陶渊明同字符亮)——呼唤着诸葛亮的手势巧妙向周亮工表达了规劝之意,这看似朴拙的画面寓意极为深刻,可谓是弥足珍贵。
其实,在创作此手卷一年前(1650年)陈老莲为周亮工绘制过另一手卷,即张大千题跋中所称曾寓目的《归去来辞卷》(现藏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见参考图),彼手卷绘制内容是根据萧统所撰《陶渊明传》中故事而来。翁万戈先生评该卷曰:“陈洪绶个性极近陶渊明,均嗜酒、安贫、不阿权贵,而且在甲申国变以后,在愧悔自责的心情下,也渐能从宁静中得真趣,因为这种共鸣及对渊明的景仰,为作品的艺术性增加了深度,观之不但见到五世纪的陶渊明,也见到了十七世纪的陈洪绶。”。周亮工当时说该卷是陈老莲“偶仿”之作,不知陈洪绶再绘寓意更为明显的《出处图》送与周氏,周亮工又做何种感想?
两件手卷绘制时间相近,题材亦有相通,正可互相比对,两件作品人物服饰、线条、甚至陶渊明的面目都完全一致,作品上所钤印章也是同一枚连珠印,只是《归去来辞卷》人物不设背景,《出处图》更显精美而已。
手卷前后的引首及题跋则是周亮工随后去福建赴任,结识的福建著名书法家林宠和郭鼎京应周亮工所请而抄录,在1652年(壬辰)初夏二人根据画面的人物分别用楷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