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37 张大千 秋水畅游图 立轴

秋水畅游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137 作品名称 张大千 秋水畅游图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88×3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220,000 成交价 RMB 504,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写似雨时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
来源:美国回流,附文物临时入境单。
谁将丹青写块垒,曾付风流渡海情——“渡海三家”
与历史上任何一个类似的时代一样,1949年同样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在。正是在这个历史的路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史的土壤上开出了两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几乎完全相反的奇葩:或注重绘画艺术传统与所谓革命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的完美结合,以彼时的新金陵画派为典型代表;或关注于接续传统,尽管也有限地融入新时期的创作要素或者基于自己的才情、胆识而出新,但其骨子里似乎总以传统的要素居多,此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所谓“渡海三家”。
张大千(1899-1983)、溥儒(1896-1963)以及黄君璧(1898-1991),皆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史、艺术教育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家,尽管实际上他们所践行的道路并不一辙,这从他们各擅其胜、各标其高的题材即可窥豹:给张大千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是其笔下的荷花(尤其是钩金红莲)、青绿山水(尤其是后期的泼墨泼彩),令黄君璧名扬宇内的是其以飞瀑、云烟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山水作品(而身兼宋美龄师,则事实上只能算是个比较高级的触媒),至于溥儒,则是他因了皇室贵胄的身份而自久远的艺术传统中继承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艺术描绘手段、表现题材。——当然,还有三人画幅背后盈盈仄仄、迷迷离离或隐或显、或深或浅的去国怀乡的惆怅、茫然、失落和欲说还休,而这也是最能轻易攫取人们同情的地方。这其实正是“渡海”二字深深蓄积的历史悲情,使“渡海三家”成其为“渡海三家”。
尽管在绘画艺术史上,“渡海三家”似在伯仲之间,但由于客观的诸多原因,三家在内地艺术市场上的地位差距却颇为令人侧目,张大千已跻身五千万元级之列,而溥儒、黄君璧仍在为其首个千万元成交纪录奋斗。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张大千选择美国和巴西等地作为其艺术中转站,而溥黄二人至于在台终老,其张势自逊张大千远矣;但似乎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内地尚未形成溥黄二人艺术真正、真实的收藏热情,即便是已经如日中天的张大千,其艺术市场价值实亦不止此。
本场拍卖遴选三家佳制多幅,冀以改变如此情境,如张大千的《华山行》、《苏长公行吟图》、溥儒的《凌波仙子》、《天官赐福》,以及黄君璧《高峡平湖》、《长松草堂》等。《华山行》写华山长空栈,作于1935年,是张大千早期青绿山水杰作。相较于他其它类似题材作品,此幅在设色、造境诸方面尤可一窥当时张大千所主张。其色润而不苍、秀而不燥、清透而不古拙,其境则峻而不厉、险而能活,洵为杰作。《苏长公行吟图》、《观音大士》也出以其早期人物面目,恬静、悠然而了无尘俗气,颇有出尘之意。其它诸作,信笔写来,而别具生态。
溥儒以题材之广、手段之繁享誉海内,但近年市场上所见,多为山水之类,人物之类并不多见。《凌波仙子》画一仕女着凤冠霞帔,而眉眼之间极称端庄;肌线勾勒回环、衣纹流转折叠,颇见功力。《天官赐福》则画一朱衣天官,但笑不语,极为生动传神。两幅皆空无背景,一仍溥儒此类作品之习,其中深意,识者自知,不必赘言。
以“白云堂”为斋名的黄君璧,飞瀑、白云的造诣几可独步海内,其画无不充满磅礴的气势、旺盛的生意和汹涌的动感,令人一见动心。因此,饶有意趣的是,尽管同有表现去国怀乡感念的内质在,但黄君璧总以生命力出之,画面充满积极和乐观的动势,如苏东坡“大江东去”,《高峡平湖》之作,便是如此;而溥儒则大部皆出以静势,内蓄忧郁、茫然,如柳三变“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