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62 宋-元 雕漆屈轮纹砚盒

雕漆屈轮纹砚盒
拍品信息
LOT号 2162 作品名称 宋-元 雕漆屈轮纹砚盒
作者 -- 尺寸 长26.5cm 创作年代 宋-元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336,000
材质 形制


砚盒长方形,子母口,直腹,足端带托泥。采用雕漆技法,剔琢而成屈轮纹,蜿蜒流转,浮雕效果明显。雕漆,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这件砚盒属于“云雕”,也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故称“云雕”,日本称为“屈轮”,其用两种(一般为朱、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体上有规律地交替髹涂,漆层厚度累计达5毫米,再用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宽下狭,进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断面可见交替往复的色漆层。其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这件砚盒形制端庄古朴,颇似后来流行的几案,雕工精细,纹饰流畅,至为难得,应为宋元时期雕漆精品。
此砚盒为日本沟口家族旧藏,沟口家族居于日本新汤县,自日本战国时代(15-16世纪)起即一直是当地的贵族。为日本著名的茶具收藏家。
来源:日本沟口家族旧藏
元明清漆器概说
——张荣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中国的漆器工艺源远流长,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从未中断,并在战国秦汉和元明清时期,形成两次漆器制作的高峰,本文只简述元明清漆器的发展变化,兼及保利近期征集到的几件元明清漆器。
一、元代漆器
长江以南是元代漆器制造业的集中地。浙江嘉兴是制作雕漆、戗金漆的中心,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彭君宝等制作漆器的能工巧匠;江西吉安庐陵以善制螺钿漆闻名遐迩;杭州的戗金漆;苏州的雕漆;福州的剔犀漆等均闻名朝野。
据文献记载,元代的漆器品种有十一种之多,但从考古发掘和传世品看,元代漆器主要有四个品种,即一色漆、螺钿漆、戗金漆和雕漆。其中的雕漆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较之宋代有了巨大的变化。浙江嘉兴的张成、杨茂是元代最著名的雕漆能手,他们的作品已成为旷世之宝。张成的漆器作品在国内仅存三件,即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剔犀云纹盒、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剔红曳杖观瀑图圆盒、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剔红栀子花圆盘。杨茂的传世作品在国内也只有三件,即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剔红花卉纹尊和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剔红梅花纹盘。2008年秋北京保利拍卖了一件杨茂造剔红花卉纹盏托。2009年保利又征集到一件杨茂造剔犀云纹盏托,该盏托以红黄黑三色漆雕刻而成,纹饰委婉流畅,工艺精美绝伦,这是迄今为止见到的第一件杨茂剔犀作品。而保利09年征集到的黑面剔犀云纹托盘也是典型的元代剔犀作品,雕刻细腻,磨制圆润。剔红玉簪花圆盘,漆色鲜亮,枝叶肥硕,隐起圆滑,具有元代雕漆的明显特征。剔红人物故事图葵瓣式盘,从其构图和雕刻风格分析,应是元末明初的漆器。
二、明代漆器
明代对手工艺人给予较多的人身自由,使漆器制作有了飞跃发展。明朝皇帝十分重视漆器的生产,建立了御前作、内官监和御用监等相关的内府衙门。
明代漆器的制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官办漆器作坊占据统治地位,民间制漆业虽存在,但规模较小。据清初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明初制作漆器的官办作坊为果园厂。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明隆庆年间成书的《髹饰录》将漆器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明代漆器最为发达、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明代漆器带有官方年款的有:永乐、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和崇祯。
明代永宣时期的漆器基本是相同的风格,继承了元代漆器的特点,造型大方,构图和谐,雕刻精细。宣德以后,官办漆器作坊出现了停顿状态,其直接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按照漆器发展规律,明宣德以后的正统至正德时期统称为明中期。明中期漆器以云南、甘肃制作的地方漆器较为突出。嘉靖万历时期的漆器基本是一个风格,从明早期简练大方的风格演变为崇尚纤巧细腻的特点。
保利2009年还征集到几件明代漆器,剔红牡丹纹双面圆盒和剔红一路连科图圆盒,其造型具有明早期的特征,俗称“蒸饼式”,小巧精致,只可惜没有年款。
剔彩龙纹寿字圆盒,盒面雕刻气势威猛的龙纹一条,上方有一寿字,底刻“大明嘉靖年制”款。由于明世宗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嘉靖时期漆器的装饰题材,大都以长生不老、升仙、万寿为主题,如五老祝寿图、群仙祝寿图以及表现仙山楼阁的题材等, 还出现了以文字组成吉祥图案,如以松、竹、梅缠绕组成“福、禄、寿”三字。
剔红八仙人物图圆盒和剔红中人物故事高足杯,人物鲜活,是具有明中晚期风格的作品。
三、清代漆器
康、雍、干时期漆器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第二,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和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第三,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最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无不有以漆器制作的。
清代的漆器制作以宫廷造办处为中心。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不惜工本,制作出的漆器华丽精美,代表了清代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皇家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除造办处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漆器,如扬州的镶嵌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山西的款彩漆器,贵州的皮胎漆器、苏州的雕漆、杭州的罩漆、四川的款彩、广东的堆漆雕刻、北京的雕漆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漆器。
最能代表清代漆器制作水平的是清宫造办处制作的漆器,清代漆器品种有一色漆、描金漆、描漆、描油、描金彩漆、填漆、戗金彩漆、识文、嵌螺钿、百宝嵌、犀皮漆、款彩、雕漆等。其中雕漆的成就最大。清代雕漆又以乾隆时期制作的最多,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种,雕漆作品的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典章礼仪品有宝座、屏风、如意等;家俱类有桌、椅、绣墩、柜、几等;陈设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炉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笔筒、成套文房用具、笔管、笔匣等,还有大量制作精美的珍玩。
保利这次征集到的剔红正面龙纹海水六方盒,漆色鲜亮,雕刻一丝不苟,与故宫博物院藏剔红三兽海水纹盒、海水龙纹方盒如出一辙,是典型的清宫造办处漆器风格。清代御用雕漆不是在造办处漆作制作的,而是在苏州定制的,清宫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苏州织造制作的雕漆,从器形、花纹、落款方式等都听从造办处的指挥,大多数情况下乾隆皇帝都是亲自提出设计要求,尺寸大小,若不合格,还需要重新修改;若制作得精美,会受到皇帝的嘉奖。剔红云蝠杂宝纹方盒,形状规矩,雕刻工整,图案吉祥,虽无款识,看其风格应是清中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