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69 徐悲鸿 1932年作 柏寿 立轴

柏寿
拍品信息
LOT号 0969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32年作 柏寿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10×54cm 创作年代 1932年作
估价 680,000-88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散原老伯八十寿,壬申之秋,世晚悲鸿敬写祝。
印文:徐悲鸿、仁者寿
说明:1.此拍品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2.此拍品即将出版于由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续1)》中。
注:本幅作于1932年,《柏寿》谐音“百寿”,是为庆祝陈三立先生八十大寿所作。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晚号散原,江西修水人。近代著名诗人,晚清民初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同光体”的主要首领。清末维新派人物陈宝箴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画家陈衡恪之父。1886年中进士,任吏部主事。1895年秋,其父陈宝箴任湖南巡抚,他佐之推行新政,赢得一定社会声誉,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被合称为“四公子”。变法失败,其父和他一起被革职。1900年以后,清政府准予复职,但他不赴任所。1904年,创办江西铁路公司,兴建南浔铁路。1929年寓住庐山,1933年迁居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派人多方游说拉他,他拒不理睬,并“常于梦中呼杀日本人”;同年平津沦陷,9月14日他忧愤疾发,拒药绝食五日而死。
徐悲鸿与陈三立一家颇有交谊,陈三立的三子陈寅恪,是徐悲鸿、蒋碧微夫妇留学欧洲时在德国柏林结识的好友;陈三立的五子陈登恪留学法国,在巴黎和徐悲鸿夫妇时相过从,并都是“天狗会”会员。1931年,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在暑假期间来游庐山,住“松门别墅”一月有余。在此期间,陈三立与徐悲鸿相得甚欢,携手同游山中景观,陈三立长徐悲鸿四十余岁,仍称其为“画师”,可见诗人对画家的画艺是颇为推崇的,亦可见他们之间的笃实感情。徐悲鸿在“松门别墅”时,还曾为陈三立画了一幅油画肖像,题名为《诗人陈散原像》,倾注了画家对诗人的深刻理解和感情,这段庐山上的忘年交,可称之为艺坛佳话。翌年恰是陈三立的八旬华诞,悲鸿作画驰贺,自然寄予深情。
此作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章法和技巧,国画传统作柏树细叶一般用象征性的小点组成,徐悲鸿不受那些陈规的束缚,而以浓重的大笔挥洒而成,他早年受传统笔墨的熏陶,后又经西方绘画严格的造型训练,更善于观察自然,故能脱出窠臼,以奔放恣肆之笔法表现出古柏苍劲、葳蕤的态势。此画中柏树的枝干虬曲刚劲,笔法简练,与树下窠石相呼应,显示出徐氏画风的特色。
画中款识特别是签名与徐氏四十年代后的定型不同,壬申年(1932)徐悲鸿37岁,此幅尚可算是早期作品。有趣的是他把上款的“散”字成大篆(籀文),悲鸿喜临北碑,对金文亦颇爱好,此字体正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铭》中的“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