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72 清乾隆 紫檀嵌白玉龙凤三镶如意

紫檀嵌白玉龙凤三镶如意
拍品信息
LOT号 2672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檀嵌白玉龙凤三镶如意
作者 -- 尺寸 长42.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336,000
材质 形制


紫檀嵌白玉龙凤如意是清代最盛行的一种三镶如意造型,即柄首、柄握、柄端三处镶和阗白玉。此器柄身为紫檀,包浆亮丽致密,平滑如镜,光可鉴人。柄首呈团云造型,玉雕作祥龙,并以云纹为地。柄身曲度呈“S”形,光素无纹。柄握处,嵌玉亦以云纹为地,浮雕祥龙,龙身曲转,威猛有力,有龙啸九天之势。柄端嵌玉雕瑞凤,瑞凤婉转柔美,姿态优雅。
龙是鳞虫之长,凤为羽虫之尊,有“龙祥凤瑞”之说,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凤为后妃的符瑞。此如意玉雕祥龙瑞凤,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应为宫廷御用之物。
此如意制作工艺细腻、精致,器型规正、标准,且纹饰有明显的宫廷图案设计的类型化特征,陈于书案,具堂皇官气。此器工料俱佳,穷尽极巧,侈美奢华,当属清宫造办处的呕心之作。
一般三镶如意的嵌玉,多泛青或灰,玉质干涩,琢工粗陋,然此如意镶玉,质地细腻,润若凝脂,琢磨精细,在玉荒之年,得此佳玉名工,确为难能可贵!
乾隆时期如意的穗带腰饰的编织,花样百出,一般有花蟹、寿字、双喜、万字等,极富祈吉的表述力。此件如意系黄丝长穗,腰饰盘长结,寓意吉祥永延。
如意,最早起源于爪杖(搔杖),因爪杖能搔到背部手所不及之痒处,甚如人意,而得名“如意”。又因古人常执之于手中,而得雅号“握君”。如意的形制与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到了明清时期,如意寓意吉祥已成定制,其造型大致可分为“天官式”、“三镶式”和“灵芝式”三种。
如意的传统执法有两种:一为右手握柄身中部,左手托柄的底端,右上左下,斜执胸前;亦可右手托柄身中部,以防止下滑,柄身的曲度设计成“S”形。唐宋时,柄身宽度为上宽下窄,明清以后,柄身的中部,亦即右手握处,多略宽。如意亦是隐逸文人的心欢,从元明绘画可见,如意多与书籍、香炉、砚台一同陈于书案,高濂《遵生八笺》、屠隆《考盘余事》曾将如意归入文房器玩。
清乾隆时期,如意已成为“联上下之情”的媒介,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照单全收。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国朝宫史》载:乾隆十六年皇太后60大寿,臣下进献如意10柄;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70圣寿,臣下呈递如意增至57柄。
如意,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僧侣祈吉法器,文人书斋清玩,官宦礼敬之物,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今人对其亦有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纳于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