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105 清乾隆 白玉龙纹鸠杖

白玉龙纹鸠杖
拍品信息
LOT号 210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龙纹鸠杖
作者 -- 尺寸 长12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896,000
材质 形制


参阅:《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九
杖首为白玉制成,玉质温润如凝脂,杖首长12cm,截面略呈方形,立雕,连接杖身的榫洞为方形。前端为龙首,中间为鸠首,为双首背向、同身,末端似鱼尾略长,杖首两侧用减地阳起的技法雕刻花纹,龙与鸠口鼻部雕卷涡纹,身背部饰鳞纹,腹部光素,共两足,呈鹰爪状,爪下所握即杖首与杖连接的穿钉空洞,尾部饰卧蚕纹。杖尾底部以隶书刻乾隆御制诗《方竹杖》,诗云“(无竹不有节,所希见)乃方。益彰此君概,岂逐世人常。可并羲经直,如(闻汉诏良,惟赢蜀筇)者,赠客却传王。”及“乾隆乙未仲夏御制”并刻“古香”、“太璞”二印,(注:括号内部分文字缺失)。此处之所以题《方竹杖》诗是因为该杖首与杖相连接处的榫洞为方形,据此可知此竹杖不是一般的圆形而应为方形。“古香”、“太璞”二印在乾隆御制“仿古”和“画意”玉器上多有出现,台北故宫藏仿汉玉鸠杖首上亦刻此二印。
诗的前两句是说,所有的竹子都有节,但最稀少难求的是方竹。三四两句是说,方形彰显了这种竹子不同一般的气概,既有不屈之节,又谦虚刚直方正,不去追逐世俗的庸常。五六两句中的“羲经”是《易经》的别名,伏羲氏作八卦,以八索(即八根直绳)为卜。意指竹杖的“方直”的本性可与八卦平行;也如同汉帝下诏召募的品行方正的贤良之士。最后两句说,蜀地的筇竹是竹中之王,而这根方竹杖胜过蜀筇的地方,在于赠给年高德劭的客人时传达了帝王题诗中的一片美意。筇竹:因生于蜀地筇山而得名,此竹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艺文类聚》引晋朝戴凯之的《竹谱》:“筇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御制诗鸠形杖首,长12.8cm,大小、形制与纹饰都与此件基本相同,是1954年于颐和园出土的。此件杖首上所刻之诗不全,猜测此诗的另一部分应是刻在竹杖之上,但现在杖已朽失,唯此杖首依存。可叹竹木牙角皆易朽,唯玉不但千年不朽,而且年代越久越发精气内蕴,这恐怕也是自古人们就对玉情有独锺的原因之一吧。
鸠为传统玉器纹样。古时有鸠杖,杖首雕鸠鸟纹为饰,老人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后汉书·礼仪志》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关于鸠杖,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据《风俗通》所录,刘邦与项羽战,刘邦败逃藏于草丛之中,这时有鸠鸟鸣于头上,追者以为鸟下必无人,刘邦遂得以走脱。后来刘邦认为鸠鸟为祥瑞之禽并感激其恩,于是作鸠杖赐与老人。清代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记载:“ 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干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乾隆在御制诗中曾多次题咏各种鸠杖、雀杖。在《咏和阗玉喜鹊杖头 · 序》中,乾隆提到满洲建国历史上神鹊营救祖先幼子的故事,(即喜鹊落在逃亡的幼子头上,追杀的叛军认为是棵枯树就停止不追了,幼子得以逃脱),认为与汉高祖得救于鸠鸟的故事相同,都是神助圣朝。这个典故也是乾隆宫廷重视鸠杖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