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513 文徵明 溪山深香图 手卷

溪山深香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513 作品名称 文徵明 溪山深香图 手卷
作者 文徵明 尺寸 30.5×75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著录:《国泰美术馆选集》(第六辑)P6-10,(2-9)
款识:石田先生摹黄子久《溪山深秀图》是正德元年春写于金陵弘济寺,迨今嘉靖戊午五十馀年矣。其笔墨畦迳,真趣天然,不下于子久,予每每在念。入春来,久雨积闷,无以遣怀。偶客携此卷至玉磬山房见示,视之令人醒然不忍去手。掩留半载,摹临一过,难仿佛万一,并赋小诗:石老仙游四十年,□烟殊墨故依然。疏林淡霭斜阳下,仿佛当时杖履前。徵明。
印文:文徵明印(白文)、贞山(朱文)、停云(朱文)
鉴藏印:鸿尚祥鉴(白文)、玉壶生(白朱文)、碧玉壶(白文)、秋蟾鉴定法书名画神品图书(朱文)、兰秘室(白文)、□舟(朱白文)、明存真赏(白文)
题签:明文徵明溪山深秀图卷,黄君璧题。印文:黄韫(白文)、君璧(朱文)
说明:黄君璧旧藏。黄君璧(1898-1991),原名允瑄,号君翁,祖籍广东南海,生于广州。1922年入楚庭美术院研究西画。曾历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教务主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院教授及国画组主任,并被教育部聘为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展览会国画组审查委员。1949年起任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点查委员。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溪山深秀图卷》作于嘉靖戊午年(1558年),时文徵明89岁高龄,次年即去世,为代表其晚期山水风貌的重要作品。此卷最初的版本为黄公望所绘,正德元年(1506年),沈周于南京弘济寺临摹黄本,五十馀年后,文徵明在苏州家中的书斋“玉磬山房”偶见访客携至的沈周本,感触良多,便淹留半载,摹临一过。后经诸家鉴藏后,辗转归黄君璧所有。目前黄公望本未见,沈周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山水长卷以水岸长桥、山石树木、茅舍舟楫、捕鱼出行为内容,以青绿为主调,展现了江南水乡温润优雅的风貌与诗情画意的生活。画面截取水岸的场景,构图玲珑有致,或密或疏,紧处山峦叠嶂,树石挤压,密不透风;松处大片空白,树石微露一角,以示江面辽阔。房舍均散落于画面意想不到处,人物或临渊垂钓,或骑驴踏歌,或三五交谈,或凭栏眺望,或空舍无人,虽小而极富巧思雅趣。树木姿态最为绰约,长松繁茂,虬曲交错,柳树新绿,喻意春天初至江南岸,数株双勾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纹路清晰可见。整幅格调清新淡远,形式感与装饰感俱佳。
卷中的清雅格调当与文徵明本人的诗性气质相契合。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之家,父文林曾为永嘉知县。他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学书于李应祯。年轻时“有志当世”,自弘治八年(1495)至嘉靖元年(1522),历九试皆不中,直到嘉靖二年,由巡抚李充嗣荐举入翰林院待诏,参与修《武宗实录》。而朝廷腐败,政治斗争的残酷,“大礼仪”之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终于弃官,嘉靖五年(1526年)回到故里,于舍东筑室曰“玉磬山房”,潜心书画,至死方渝。此卷即作于解甲归田后,情志淡泊,自然有此佳作。
文徵明山水早期以工细为主,四十岁后宗法沈周、吴镇,并吸取宋元诸家之长,渐趋粗放,六十岁以后则兼长粗细两种画法。此卷以苍劲的粗笔画法为主,用笔疏放不羁,设色清淡,皴染简练,以石青、石绿、赭石皴染出山石树木茅舍不同的结构和质感,率意而古雅,为文征明晚期少有的粗豪简约之作。从此卷看,文征明承袭了沈周简朴浑厚的画风,而与沈周本相比,亦反映了沈周晚年的某些特征,笔墨则更为清健粗率,更显古朴静雅,诚如明代何乔所言:文徵明“得其仿佛,盖以神采,更出周上。”就书法而言,沈周学黄庭坚,书体较为修长挺拔,文征明则从晋唐诸家的摹习中形成一种端正秀丽的风格,王世贞称“整饬遒劲”,对明后期书坛影响较大,此卷题跋行书便反映了这种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