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57 齐白石 1933年作 审音鉴古图 镜心

审音鉴古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357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33年作 审音鉴古图 镜心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97×37.3cm 创作年代 1933年作
估价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1《荣宝斋画谱—齐白石绘山水部分》P27,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1997年重印版
2《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齐白石》P43,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款识:审音鉴古图。癸酉踏青第二日天气和畅,开窗拈笔,为半农先生制于旧京西城之西太平桥外。
印文:老白
说明:上款“半农“应为刘半农(1891,一作1890-1934年)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改名刘复,字半农,一字伴侬,又字瓣秾,亦署刘半农、半,号曲庵,笔名刘拜农,含星、范奴冬女士、海、寒星、L君,室名桐花芝豆堂、双凤凰砖斋、灵霞馆、含辉堂,人称刘半伦(“五四“时期初到北大时,显露才子佳人之意,因而周作人和钱玄同以龚半伦比拟加以讽刺)。语言学家,“五四“时期重要作家,肄业常州府中学。辛亥革命时曾参加革命军。次年赴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赴北京,任北大预科教授。参加“五四“运动,为《新青年》编辑之一,又参加推动国语运动。1920年赴法留学,专攻语音学,以《四声实验录》等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北大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又兼中法大学系主任等职。1934年在调查西北地区方言时染病逝世。著有《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扬鞭集》、《刘天华先生纪念册》、《茶花女剧本》等。夫人朱惠。弟天华、北茂。
—参阅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关于齐白石早期山水及金农的书法
齐白石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学画山水的。27岁后曾得到湘潭画家谭溥的指导。那时,他没有条件见到历代名家真迹。所以他早期的山水画,大抵是套用画谱程序,多勾少皴,水平不高。
1902-1909年,白石远游大江南北,胸襟与见识大大开阔,转而从观察写生寻求山水画的新构图、新意境和新画法。从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的远游山水画稿,可以看到其对写生的用心。而集中代表他从临摹到写生创造这一转变的是1910年创作的《借山图》。《借山图》根据远游写生加工而成,原有50馀幅,今只存22幅。它们的特点是:构图多取平远,取景简略,创意新颖,风格平中见奇。1917年,陈师曾见到此册,大为赞赏,题诗曰:“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并从此开始了二人的友谊。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实行“衰年变法”。变法之初,他临摹过沈周、石涛、金农的山水作品,后把吴昌硕一路画花卉的金石笔法引入山水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大写意山水。这些作品摒弃了对古人前人的模仿,返身从家乡景观和远游印象撷取灵感—前者多画村居、院落、渔庄、荷塘、柳岸、松溪,时或点缀鸡鸭、竹径、老屋等,几乎没有重峦叠障,枯木寒林,典型作品如《秋水鸬鹚》《万竹山居》等;远游印象多画湖海扬帆、洞庭日出、桂林山水、洲渚鸬鹚、蕉林书屋等,也是结景单纯,寓奇致于平淡。可以说,这两个基本母题孕育了前人山水所没有过的意境与格趣。
“……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五十岁后,懒于多费神思,曾在润格中订明,不再为人画山水。在这二十年中,画了不过寥寥几幅,本年因你(张次溪)给我编印诗稿,代求名家题词,我答允各作一图为报,破例画几幅。如给吴北江(闿生)画的《莲池讲学图》,给杨云史(圻)画的《江山万里楼图》,给李释堪(宣倜)画的《握兰簃填词图》这几幅图,我自信都是别出心裁经意之作。“
—选自《白石老人自传》(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
从文中可知,1933年,白石老人画了几幅山水都是相当满意,和相当成功。同样在1933年年初为半农先生画的《审音鉴古图》构图讲究,描写细致,同样都是别出心裁的经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