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54 傅抱石 1943年作 石公种松图 立轴

石公种松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354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43年作 石公种松图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116×28cm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96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P20,河北美术出版社;
2.《名家翰墨》总第9期,P87,1990年10月;
3.《傅抱石—百年诞辰特供邮品》2004年北京邮票厂出版发行;
4.《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P13,国家文化部、江苏省政府出版;
5.《现代书画投资—傅抱石卷》P93,史树青主编,北京出版社。
款识:石松种松图。癸未夏二月东川写,傅抱石。
印文:抱石长年、新谕、抱石斋作
展览:“承传与变革—新金陵画派经典作品展”,主办:北京画院、北京美术家协会;2006年1月—2月,展览地点:北京画院。
1937年抗战爆发,傅抱石被迫离开南京,辗转到了重庆,先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由郭沫若主持)任秘书,后在西迁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任教,1941年晋升为教授。傅抱石到中央大学后,主要研究和教授中国美术史,又不曾轻易将作品示人,以致有很多人认为他根本不会画。抱石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他当时的处境很窘迫,租借了地主的几间门房,名为“金刚坡下山斋”。门房用稀疏的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非常狭窄简陋,光线暗弱。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近百幅作品,又加上一些旧作,于1942年9月在重庆举办了“壬午个展”,展出作品100件。其中有徐悲鸿题诗塘的“元气淋漓、真宰上诉”的《大涤草堂图》及郭沫若题诗的《屈原》、《陶渊明像》等名作。1943年又在重庆和成都举行第二次个展。从此画名大振。在重庆近八年时间里,傅抱石看遍了蜀地山山水水,这对他的山水画来说无疑是有力之助。
崇敬石涛的傅抱石能成为现代艺术大师,首先是同他认真学习祖国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又推陈出新分不开的。学习传统,开始,他临摹石涛、倪云林、梅瞿山、高克恭、查士标等人作品是肯下功夫的,其中特别受石涛的影响更深,是他一生中最崇敬的一位画家,几乎成了石涛迷。
抱石先生崇敬石涛,向石涛学习,可以说是学到了石涛绘画艺术的精髓。他经常向他的学生们提起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名言。石涛还有言曰:“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抱石先生在他艺术生涯中,也始终是付诸实践的。他常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1961年3月,他还以此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阐述笔墨要表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观点。故他有方常用闲章,镌曰“其命唯新”。他是把“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看做自己的使命的。
笔墨随时代,自然界之谓也。所谓“师造化”,就是主张深入客观实际生活,深刻领悟大自然和社会。唯物辩证告诉我们:陵谷变迁的现象任何时候都是存在会生活更是瞬息百变,必须根据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进行新的艺术创作。石涛说:“画受笔,笔受墨,墨受腕,腕受心。”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也是强调笔墨要注意时代风貌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原则指导下,深入体验生活,从而创作既源于生活,又发自内心而与朝代合拍的艺术作品。抱石先生说的好:“笔墨技法,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创作主题内容,同时它又是时代的脉膊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反映”他正是深刻领会了这个真谛而提出“师造化”的,他有枚闲章叫“踪迹大化”,他是把师法造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的。
傅抱石对石涛佩服至深,对他的研究很深入,借鉴也很多。但是另一方面,傅抱石对石涛的反叛也最彻底。学习石涛山水画的人很多,但大多都被石涛那博大精深的理法所束缚,难作透网之鳞。而傅抱石最终却钻出了这张网,这得益于他对前人既师承又反叛的学习态度。对今天的人们而言, 要学习前人、发扬传统,傅抱石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傅抱石的山水画取法于古人,故传统功力深厚,建树颇多。他在吸取名家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注重创新,遂使其作品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此《石公种松图》气势雄伟,山体巍峨,陡峭险峻,逶迤曲折;林木葱郁,曲尽其态,有的直立高耸,有的崛起于峭壁。画面整体情调之高雅,意境之怡然,尽显其中。高雅隐士行走其间,啸傲松风,宛如陶渊明一般超尘脱俗。作品歌颂了岩穴之上高洁的情操、脱俗的情调和洒脱、闲散、悠然的生活乐趣,体现了画家对隐士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整幅图画采用“深远法”的构图角度,所绘山峦幽谷,景物重叠,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有助于表现景色的幽深。画中流动缠绕的浮云和云雾掩映中的杂木,为山野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画中人物虽然所占尺幅甚小,只能窥见身姿动态,却是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人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些许感人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