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27 清乾隆 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

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
拍品信息
LOT号 5627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
作者 -- 尺寸 高18.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6,500,000-9,500,000 成交价 RMB 11,04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1.长沙市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长沙,第165页;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文物出版社,页363,编号434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99年11月01日,编号449;
2.北京保利拍卖,2012年06月05日,编号6056,成交价:RMB 9,890,000

展览:
“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2020年12月,长沙博物馆

乾隆时期御窑瓷器之中出现一批彩绘山水景致图案的作品,其制作颇为精致,山水绘划一如传统之设色山水画,荡漾出浓厚的文人意趣。其数量虽罕少,但非凡的品质和别出心裁之创意开一代未有之奇,足以在乾隆一朝宫廷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属于乾隆御瓷之菁华。
由于瓷器绘画制作不同于书画纸本,纸本上作划一落笔即可见效果,但因为料性和材质之不同,瓷坯上画制的工序繁多,涉及的彩料往往不下十余种,而且需要经过入窑火烧才能展现绘画效果,所以在绘制之前需要反复调试画料,熟悉其物理性质,若无此系列之准备,将无法施行绘画。故而可见将传统山水画效果移植于瓷器上在最初肯定存在技术难度和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尝试过程和夯实的经费支持。
虽然在雍正后期珐琅彩器皿上已经出现通景山水图案,例如雍正十年十月由珐琅作画师邹文玉所作的珐琅彩蓝山水图碗,深得胤禛所喜,由此邹文玉还获得胤禛的赏赐,实物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7、图14)。但是这属于当时的一个孤例,绘画的彩料亦仅限于蓝料一项,而且除了磁胎珐琅彩之外,在其他彩瓷装饰上却没有出现彩绘山水题材。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彩绘山水题材呈系列性的出现则是步入乾隆一朝之后。
目前依据造办处活计清档的记载,最早出现彩绘山水的实物为乾隆三年磁胎洋彩百鹿双耳尊,该尊主题纹饰虽然是百鹿图,但是其背景则是标准的彩绘山水图,其山石树木绘画极为佳妙。乾隆御瓷集中出现彩绘山水题材是在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年之间,尤其是七年和八年是出现的高峰期,主要是在洋彩作品上。现以台北故宫藏品为例,简要阐述如下:
六年:2件 七年:9件 八年:12件 九年:1件 十年:1件
当中轧道开光形式为18例,通景形式为7例,通景形式之中属于瓶尊造型的只有乾隆七年磁胎洋彩山水人物观音瓶一对(参阅《华丽彩瓷 —— 乾隆洋彩》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00,图26)。由此可见通景山水题材属于乾隆御瓷山水题材最为罕见的一类。
而检视当今公私典藏之中,除了清宫旧藏者,所知通景者则寥寥无几,仅见如下数例:
1、日本梅泽纪念馆藏清乾隆粉彩山水亭台楼阁鹿头尊(参阅《龙泉集芳》茧山顺吉编,页356,黑白图版1071)
2、本公司2011年秋拍第5161号拍品清乾隆粉彩山水楼阁如意万代耳琵琶尊(晚清内务府总管庆宽家族旧藏)
3、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第2130号拍品清乾隆粉红地“锦上添花”粉彩通景“山水庭廓图”双耳撇口瓶一对。
4、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会名称2007年秋拍“玲珑绮秀私人收藏清代御制瓷器工艺珍品”专场第1204号拍品清乾隆柠檬黄地粉彩花卉纹开光式“山水楼廓”图双耳活环盘口瓶。
通景山水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蕴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志。此画风的成功引入原因是得益于多方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唐英才情四溢,精通书画翰墨之事,榷陶期间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他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对诗词、戏剧、书画均有造诣,只是为榷陶盛名所掩,不为人知。与唐英一样出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为《陶人心语》所写序言中说道:“唐俊公先生自少与予同侍内廷,长予一岁,顾先生之书画,法皆臻绝妙,又能诗善属文,才情掞发,声望卓然。”据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书,诗有清思,榷两淮、九江,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尝亲制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
唐英作为文人所慕求的风雅自然要体现在绘画上,尤其是山水画,因为山水画是文人艺术的传统代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唐英《水墨山水立轴》,正是唐英在山水画上造诣的体现,展卷之际流露出鲜明的“四王”遗风。画中诸景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用笔苍劲,兼工带写,绘出风景怡人的江南秋色。同样,唐英将此文才移至瓷器之上,曾作一器,造型、绘画题材、构图布局皆与是次拍品一致,唯独多出题诗一项,并署“写于陶署珠山环翠亭”,后钤“榷陶”二章,参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秋拍第52号拍品唐英自制清乾隆粉彩山水题诗灯笼瓶。此一纸一瓷之间的转换开启了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的深刻转变。因此,唐英以自身的深厚修养和文人雅兴积极地推动景德镇瓷器艺术发展,上得乾隆皇帝之认同,下督能工巧匠之技艺,故而制瓷成就斐然,彩绘山水题材的出现只是其中成就之一。
是次拍品清乾隆粉彩通景山水蝴蝶耳小尊,正是唐英推进此番儒雅风潮下的卓越之作。瓶身环绘绿树青山,笔法精练,写像传神,巧于置陈布势,宛如画轴延绵,卷不尽而意无穷,文雅别致,实乃乾隆时期之珍品。其画虽非出自唐公之手,或是由艺匠依稿代笔,然必受唐公审定和指导而成,故其风韵定当醉人!
若依清宫档案之记载和清宫旧藏同类器皿之命名,本品当属磁胎洋彩器皿无疑,其瓶颈、圈足皆绘胭脂红卷划锦地,即为洋彩锥剔锦上添花工艺,加饰彩绘缠枝洋花,繁华流丽,符合典型的洋彩标准,时代气息和风格正好亦与前述彩绘山水题材瓷器相吻合,故其制作时间应相同,大约乾隆十年前后。
景德镇唐英学社社长、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黄清华

以蝴蝶为器耳在这里是有其深刻的寓意的。其一,“蝶”为“耋”的谐音。八十为耄,九十为耋——可见寿跻八旬时乾隆皇帝对九十大寿信心满满,祈福延寿的美好心愿。其二,蝴蝶翩然而舞,是造化的代表,是自由、放达的象征。《庄子·齐物论》载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故事,恰于此尊的主体纹饰通景山水所表达的旷达出世的意境相契合。康熙修建避暑山庄,雍正、乾隆营造的圆明园都同时对文人的怡情养性、乐生淡泊观念十分认同。乾隆皇帝御用画师董邦达所作的《松荫消夏图》中,乾隆着汉装于山间松荫下倚案而坐, 执卷观童子烹茶。题诗为《梦中自题小像》: “世界空华底认真,分明两句难疏亲。寰中第一尊崇者,却是忧劳第一人。”感慨身为至尊无上的皇帝,却承载着无人理喻的辛劳。后特加题解自己的这次梦境:“梦中自题小像一首,醒而犹记,遂命笔书之。”梦中的自己犹如庄生化蝶,变作高士模样,摆脱俗务,品茗消夏,寄情山林。而这正是他潜意识中的追求:卸下繁重的包袱,轻松自由的与万物达到和谐,尽情享受心灵的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