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22 顾大昌 刘彦冲 惠山茶会图卷 手卷

惠山茶会图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622 作品名称 顾大昌 刘彦冲 惠山茶会图卷 手卷
作者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刘彦冲 顾大昌 尺寸 引首26.5×98cm;画心26.5×76.5cm;题跋26.5×30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69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外签:棱伽山民慧麓品泉图卷,味真书屋藏。
引首:慧麓品泉,棱伽山民。钤印:绘事后素、铁石山房、绿筠村
题识:惠山茶会图。徵明为九逵作。原本重青绿,藏金阊潘氏,梁壑先生曾临一通,庋一友人处。予拙于设色因,但橅粉本并题一绝云:名流纸上空陈迹,梁壑先生亦已仙。图就形神都不似,漫将粉本记蛮笺。辛亥初冬稜伽山民。壬子夏日雨窗无事,稍填浅绛,使观者醒目,民又记。癸丑十一月辟兵无聊再设色。
钤印:绘事后素、顾芸台印、梁壑子、彦冲、泳之
题跋:
1.惠山茶会序。每行十六字,楷书,画乌丝格,在图之前,极得云林意趣。渡江而润,金,焦,甘露胜。由润入勾容,三茅山胜。由勾容至毗陵,白氏园胜。由毗陵至无锡,惠麓山胜。余之之金陵,必经是,傍程迫事胁,或不得一造,造或不得徧观,观或不得与朋友共,而私独踟蹰焉。用是怏怏,尝与衡山文徵明,中山唐子重,太原王履约,王履吉谋行。正德丙子之秋,长洲博士古闽郑先生掌教武进,居于毗陵。明年丁丑夏,吾师大学士太保靳公致政居于润。又明年戊寅春,子重以父病将祷于茅山。履约兄弟以煮茶法,妙欲定水品于惠。其二月初九,余得往润之日,与诸友相见于虎丘,又辞以事,乃独与箭泾潘和甫挟舟去。子重亦与其徒汤子朋同载前后行。(文略)正德十三年戊寅二月清明日林屋山人蔡羽撰。下乌丝栏行楷书在图之后。
2.将往京口留宿履约履吉伯仲真吾畏。(文略)蔡羽。
3.郑博士官舍夜集。(文略)中山汤珍。
4.送汤二子重游茅山(文略)。
5.惠山作(文略)太原王宠。
6.题咏至此犹存余纸几二尺许,有陈仲醇藏图书,又有陶明发印,念人连珠印一,又沈鸿祚印,云间印二方,而无衡山,履约与潘,汤二子笔墨,何也?疑有阙损处,亦未可知。衡山于图中并未题款,只钤两印,岂不著一字谓尽得风流耶。癸卯中元节归实斋录并记。钤印:刘泳之、彦冲、归实斋
7.捡得梁壑先生所录品泉图原题,字法古峭,因摹画谨装存稿,非敢妄坿骥尾,实深雪泥鸿爪之感。盖先生归道山已四年,缅想曩时谈诗论画,真若云烟之过眼云。装就漫识,门人棱伽山民,辛亥十一月朔冬至。钤印:绘事后素
8.东坡先生言读黄鲁直诗,如对鲁仲连李太白一辈,人不敢更言俗事,予对彦冲书法亦有此意。观其引笔行气,于秀劲中发流逸之致,犹想见其掀眉哆口,抚怀尘表有不可一世之概。昔人 言文章通乎性命,笔墨视其襟期,诚不欺也。此临惠山茶会图,旧题与所临本图不相联缀,棱伽山民恐其孤行无所附,或致遗佚,为补临一图装之,其用意淳厚,宜笔下之不愧渊源也, 尝见行乞僧护其瓦钵与千金之璧无异。吾侪于彦冲遗迹,岂直乞僧之钵哉。为达人所笑,知不免尔。咸丰纪元岁次辛亥岁除前一日,江湜记。钤印:江湜
9.近观泾皋老人诗,适见楁畴以惠麓咏泉图属题,因有“长留一水看深浅,莫为群公辨浊清”之句,私谓此二语与尤文简当日论学宗旨相印,质之稜伽山人应为下一转语。时壬子七夕,小浮居士偶书于萝蔓峰舍。钤印:船菴、雪莎烟鹤
10.文太史原图,青绿古艳,极似北宋,先友刘彦冲虽临二本,沉雄相若而姿志较胜,今稜伽山民所摹,设色逈变,方不类优孟衣冠,自谓蒭豢螺蛤,各适其嗜,然不为稿本所拘反觉别趣耳。壬子仲秋绥寿 在铁石山房书。钤印:稚苹画印
11.轻帆一过惠山麓,吏局劳生拘迫逐。未尝乙造二泉亭,自笑身无饮水福。行行乙水渡京口,水中跃跃山如斗。独上妙高台上望,江流漭漭蛟龟走。海云倏忽倾如墨,风折危樯芟败棘。津吏榜人皆失声,欲汲中泠不可得。萧闻今日可中亭,顾渚寒泉煮半瓶。披图绰有品泉兴,唤起图中乙乙人。由来俯仰都陈迹,作画诗题感古昔。独有山灵肯恋人,依稀天际频看碧。可中亭后望见惠山 。壬子中秋夜漫题,山民又笔。钤印:古剑
12.昔余以阳羡茶饷昔余以归羡茶饷,梁壑系以诗有“何当蜡我沙棠屐,更试春山雨后泉。”未几梁壑卒,余亦不果行,至今欿然于怀。读山民此卷不禁神往,噫,惠麓非遥, 余将携折脚铛,听松风声,非山民其谁与偕。(第二行泉字下脱之句谓,惠麓也。六字)咸丰甲寅首夏,山彦在独石轩书。钤印:一吏耳
13.余摹此图,梁壑先生已归道山今九年矣。雪窗偶展画笔纤弱,且年来毫无进益,深负当时提撕之命,不仅岁月之感也。时丙辰正月七日,棱伽山民又书。钤印:偶然
14.浮生十度山前过,今日登临积念消。复笑一瓯谁与共,薄云疏雨正萧萧。微雨独登惠山,啜第弍泉,往来山前已十度,今才得一上。时丙辰三月也。(首句易:几度空经过)
15. 惠为天下名山第一泉,泉洁而甘美,题咏最盛。稜伽山人追昔贤之踪,接前师之迹,流连遗墨,摹模殆真,升高能赋,亦堪与名山终古矣。陈奂读又载笔。钤印:陈硕父、臣奂
16.文太史有游慧山诗二绝句,又咏慧山泉五古一篇,今偶录于此。
几度扁舟过慧山,空瞻紫翠负跻攀。今来坐探龙头水,身在前番紫翠间。慧山清梦特相牵,裹茗来尝第二泉。惭愧客途难尽味,瓦缾汲取趁航船。少时阅茶经,水品谓能记。如何百里间,慧泉曾未试。空余裹茗兴,十载劳梦寐。秋风吹扁舟,晓及山前寺。始寻琴筑声,旋见珠颗泌。龙唇雪濆薄,月沼玉渟泗。乳腹信坡言,圆方亦随地。不论味如何,清澈已云异。俯窥鉴须眉,下掬走童维。高情殊未已,纷肰各携器。昔闻李卫公,千里曾驿致。好奇虽自䔍,那可辨真伪。吾来良自晚,手致不烦使。袖中有先春,活火还手炽。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虽非古易牙,其理可寻譬。向来所曾尝,虎阜出其次。行当酌中冷,一验逋翁智。
岭上白云自怡悦,山中泉水正清涟。若为进入蓬莱去,留与仙人五百年。丁巳元日试笔。钤印:偶然
鉴藏印:顾曾寿、镜塘审定
说明:
1.钱亚杰旧藏并题签。钱亚杰为钱镜塘宗弟,擅丹青,为吴湖帆、钱镜塘鉴藏密友,与江寒汀等海上画家交游。“味真书屋”为钱亚杰堂号。
2.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浙江候补县丞。有《伏敔堂诗录》行世。
3.顾曾寿(1836-?),字鞟翁,江苏苏州人。性孤介,尝以“棱伽山民鞟翁”款画迹赠师友。
4.陈奐,字倬云,号硕甫,一号师竹,晚号南园老人,长洲人,诸生。先后从学于江沅,段玉裁,精通经学,尤长于《毛诗》。家居授徒,潜心著述。
5.钱镜塘 (1907-1983)原名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书斋名为数青草堂。海宁人。西泠印社社员,富收藏。

顾大昌,原名镒,字子长,一字芸台,号古剑子,棱伽山民,偶然,鞟翁,肥猪等等,室名有万卷楼,惟德堂等。江苏苏州人。嘉庆二十年(1815)生,卒年约在清光绪十年(1884)稍前。曾师“吴门”画家刘彦冲学画,“工画山水,纯用古法,取径极高,一洗时下肤浅之习”
刘彦冲(1809-1847),名咏之,字彦冲,号梁壑,四川铜梁人,侨寓苏州。工诗文,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师古,深造自得。山水初从朱昂之游,尽得其秘。复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髓,泼墨作小米云山,亦滃郁可观。

三百年的文化对望—《惠山茶会图》
正德十三年(1518)阴历二月十九,清明,吴门文士文徵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潘鋹、汤子朋七人共赴无锡惠山,登山品泉,饮茶赋诗。这是吴门惠山茶事的缘起,文徵明为此留下具有纪实意义的画作《惠山茶会图》。借由品茶,畅游山水、涤荡身心,诗词唱酬,相投志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充满审美意趣的生活方式,又是文人雅士澄明心境、志存高远的文化表达。而吴门文人,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中,将茶与诗画代表性地联系在一起,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在文徵明七人品泉赋诗的三百三十余年后,咸丰元年(1851)辛亥初冬,吴门文人棱伽山民顾大昌再现了《惠山茶会图》,通过鉴赏、临写“文人品茶”这一经典题材,吴门文人家族传承、世交往来、鉴藏交流的文脉,被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超越王朝迭代、世事兴衰地薪火相传。
通过视觉性的图像,传达“味觉”的想象,同“听泉”一样,多维度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让观者沉浸式进入画境,这是吴门画派的成就。吴门画派关于“茶事”的绘画,有直接以茶为题,也有以茶为名描绘茶事的作品。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并无饮茶的场景,而是通过取水、煮茶、茶席、茶具等表现茶事的发生,画意也不在于品茶,而是表达文人涤除尘染、斩断世俗的境界追求。
清代中晚期,吴门画派的杰出传承者当属刘彦冲。刘彦冲(1809-1847),名咏之,字彦冲,号梁壑,四川铜梁人,侨寓苏州,工诗文,擅绘山水、花卉,临摹吴门各家,无不得其精髓,他的绘画手法、格调也影响了晚清“吴门”画苑。刘彦冲的学生顾大昌更是将对吴门名家的“传移模写”贯彻到底。顾大昌曾将自己临摹的古画加以记录,而其中的大多数并非临写真迹原作,而是以刘彦冲的旧摹本做底本。此卷《惠山茶会图》即是其中的代表。
画卷引首“慧麓品泉。棱伽山民”。关于“棱伽山民”其人,曾有顾大昌和顾曾寿两说,根据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明确“棱伽山民”为清代中晚期吴门文士顾大昌,其子为顾曾寿。
《中国祠墓志丛刊》中有顾大昌“随见即记不分伦次,大昌(原名镒)录”。书前有晚清吴门画家顾沄“光绪三年七月裔孙沄丈算无误绘图”的《希冯公坟图》。是书《谒希冯公祠墓》中见有述“希冯公墓上新立谒墓石一块,高六尺,余文云:陈先贤黄门侍郎顾公墓。光绪三年七月十五日,诰封资政大夫裔孙大昌、子曾寿、孙亮基来谒。”又有述“顾氏一百八支中,大昌家为滚秀坊支,出同知凤台”中曾寿,甲戌科进士文基。中书科中书亮基。”据此可知,顾曾寿实系顾大昌之子,系出滚秀坊支,官凤台(隶属凤阳府)同知。
从现存资料看,顾曾寿确是顾氏“滚秀坊支”较有成就者,而且顾大昌的墨迹、藏书,往往钤盖大昌、曾寿、亮基三代印章,故曾有将“棱伽山民”误以为是顾曾寿的说法也不足为奇。关于顾大昌的生平信息和作品记录,多来源于他自己的著作,《归实斋画计》《不可必录》与《雪泥爪印》,分别是顾大昌知见其师刘彦冲作品目录、追记太平天国之乱时自家失毁的藏品目录及甲子(1864)以后的个人绘画作品目录。将之比对,便知道顾大昌的大量作品,都仅以老师刘彦冲的摹本为底本。
本幅《惠山茶会图》卷,顾大昌在题识中描述了画作的缘起,“梁壑先生曾临一通,庋一友人处。予拙于设色因,但橅粉本......”卷尾又题“捡得梁壑先生所録品泉图原题字法古峭,因橅画谨装存藁,非敢妄附驥尾,实深云泥鸿爪之感,盖先生归道山已四年,缅想曩时谈诗论画真若云烟过眼云,装就漫识,门人棱伽山民,辛亥十二月朔冬至”。可知顾大昌因为获得刘彦冲临文徵明《惠山茶会图》的法书原题,从而临仿画卷,并将临画与刘彦冲所临之书法,相拼接装裱,以缅怀当时(1851年)已去世四年的老师,画初为粉本,后分两次补齐画的设色。卷后江湜的题跋也印证了此卷创作的来龙去脉,并评价刘彦冲的书法功力深厚“引笔行墨于秀劲中严流逸之致”,字如其人,笔墨见其襟怀,具有耿直超脱的文人品格,也赞扬了顾大昌师从刘彦冲得其衣钵,师徒情谊深厚。
雅集茶会、诗词唱酬,是吴门文人颇具高格的圈子交往和休闲乐事,清代中晚期,较之明代吴门四家的昌盛时期,人文气象已渐式微,艺术创作和文化生活的土壤中,既没有“明四家”一般的领袖人物,嘉道中落,又影响文人儒生“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进阶路径。追思与仿古,成为文人墨客排解内心困顿与表达志向品格的常见方式,这一时期,临写古代名家的绘画、书法佳作颇多,而“橅画”并非缺少创造性的誊写,而是一种对传统价值的认同、对辉煌成果的赞颂以及经典艺术的传承。通过“橅画”,文人群体也交换、建立着共同的生活价值和信念。此卷《惠山茶会图》不仅体现着吴门文人时隔333年的文化对望,也再现着一脉相承的文人生活世界和艺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