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49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元刻本)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元刻本)
拍品信息
LOT号 0149 作品名称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元刻本)
作者 -- 尺寸 23.7×14.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2,472,500
材质 形制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著录P1199。

元刻本
(唐)韩愈撰 (宋)朱熹考异 王伯大音释
1函8册附书箱

纸本

提要:
1.公藏体系中元刻全本均为珍稀善本,私藏体系更寥若星辰。此书传世稀罕,全书无抄补,保存极为完好。卷前宝庆三年王伯大序、姓氏、目录等俱全。国家图书馆研究员赵前老师特有撰文,引傅增湘先生语,称“艺林之瓌宝”。
2.此书以南宋末麻沙本为底本刊刻而成,经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为自《昌黎先生集》成书后至宋诸多版本中之名品。
3.此书汇集宋人校勘、注释韩集成果之作,虽为书坊编纂,但因其保留不少今日早已失传的宋人校注,故颇具价值。
4. 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小议
文/赵前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唐)韩愈撰,(宋)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津县南)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第。幼孤,由嫂抚养。及长,博通六经百家之学。工诗文,自成一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凡经其指授,皆以韩门弟子自许。董晋镇宣武,辟为巡官。汴军乱,依张建封,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元年(806)迁国子博士。和元五年(810)为河南令。和元八年(813)为比部郎中。和元九年(814)为中书舍人。和元十二年(817)进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皇帝遣使迎佛骨入禁中,愈上表极谏不可,贬潮州刺史,又改袁州。后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又以兵部侍郎为京兆尹。卒谥“文”,故世又称“韩文公”。
《昌黎先生集》为韩愈弟子李汉整理成编,李汉在其《序》中,称:李汉《文集序》称:“长庆四年(824)冬,先生殁。门人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坠失,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辞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揔七百一十六目录,合为四十卷,目为《昌黎先生文集》,传于代。又有《注论语》十卷,传学者;《顺宗实录》五卷列于史书,不在《集》中。”至宋,又有人辑《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并附正集之后。
自《昌黎先生集》问世后,流布很广,版本甚多。各本辗转传抄,讹误不少,因此宋代文人雅士致力于校勘《韩集》各种传本异同者较多。欧阳修曾以碑刻校对《韩集》、方崧卿著有《韩集举正》、朱熹撰有《韩文考异》。另有韩醇《新刊诂训唐昌黎先生文集》、文谠《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祝充《音注韩文公集》等。因《韩集》版本繁多,学者难以全览,故宋代遂有将诸家校勘、注释萃见一书者,此举多由私人或坊肆为之。较有名者如宋庆元六年(1200)魏仲举家塾编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宋咸淳年间廖莹中世彩堂编刻《昌黎先生集》等;另一种版本即题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又号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祖籍婺源 (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剑州之尤溪(今属福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军,点江西刑狱公事、任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章州、潭州;宁宗时,为焕章阁待制、侍讲。理宗寳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曾师李侗,为二程的再传弟子。集理学之大成,世称程朱理学。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紫阳书堂、考亭书院等处讲学并致力于著书立说,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辑有《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等。《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清王懋竑撰《朱子年谱》巻四有“庆元三年丁巳(1197)六十八岁,《韩文考异》成”。朱熹为何编撰此书,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有《书〈韩文考异〉前》一文,称:“此集(指《昌黎集》)今世本多不同,惟近歳南安军所刋方氏校定本号为精善,别有《举正》十卷,论其所以去取之意,又他本之所无也。然其去取以祥符杭本、嘉佑蜀本及李、谢所据馆阁本为定,而尤尊馆阁本,虽有缪误往往曲从,它本虽善亦弃不录。至于《举正》则又例多而辞寡,览者或颇不能晓知。故今輙因其书更为校定,悉考众本之同异,而一以文势、义理及它书之可验者决之。茍是矣,则虽民间近出小本不敢违;有所未安,则虽官本、古本、石本不敢信。又各详著其所以然者,以为《考异》十卷,庶几去取之未善者,览者得以参伍而笔削焉”。
朱熹《韩文考异》十卷本曾刊刻颁行。宝庆三年(1227),王伯大在南剑州任内刊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始散附书内各句之下,以便披阅。又采集洪兴祖、樊汝霖、孙汝听、韩醇、祝充等各家之说,著为《音释》,各附编末。此即所谓“南剑官本”。
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事迹具《宋史》本传。
南宋末,麻沙书坊据“南剑官本”重刊此书,又将王伯大《音释》散注各句之下。《天禄琳琅书目》称麻沙本有题识曰:“留耕王先生倅南剑时,将《考异》附正集本文下,又集诸家所定《音释》于通卷之左。今本宅所刊,系将剑州官本为据,并将《音释》附正集焉。”此书书名虽仍曰《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端题名下亦标曰“晦庵朱先生考异、留耕王先生音释”,实则是由书坊编纂、加工之后形成的一个新版本。此书与庆元六年魏仲举编刻《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外集》,南宋末廖莹中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均属汇集宋人校勘、注释韩集成果之作,虽为书坊编纂,但因其保留不少今日早已失传的宋人校注,故颇具价值。
这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卷前有宝庆三年王伯大序、《昌黎先生集诸家姓氏》、李汉《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序》、《汪季路书》、王伯大《音释》凡例、《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目录》。此书细行密字,从版刻风格看,当为元刻本,其笔法疏俊,有元代闽中风气,或以南宋末麻沙本为底本刊刻而成。此书传世稀罕,多为公藏所有,民间有传,当为凤毛麟角。借用傅增湘先生语:“实为艺林之瓌宝”。望收藏者珍之,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