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41 傅抱石 1965年作 江山如此多娇 镜心

江山如此多娇
拍品信息
LOT号 2541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65年作 江山如此多娇 镜心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33×45cm 创作年代 1965年作
估价 4,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7,93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
1.《三石选集》第298-299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湾),1990年版。
2.《傅抱石全集•第五卷》第254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著 录】《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47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题识】一九六五年一月,抱石写。
【印文】傅、乙巳
【来源】香港佳士得,1987年春季拍卖,Lot198。

此画下半部分,描绘近景山峰遮挡,远景山岭起伏,层峦迭嶂,山峰间以抱石皴自由点染,重墨点苔近处山峰,突显远近对比。画面上部分,描绘松树一角,淡墨刻画上,辅以抱石皴勾画松针,再以浓墨点苔,浓淡干湿结合运用,一株高峰斜出的松树跃然纸上。远处以红色染霞云,与近处的松石形成了虚实的对立。布局平中求奇,只刻画山石与松树一角一边,就使观者如凌云之顶,极具生活经验,可见画家在山水创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傅抱石的绘画精神
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在金石学的发展和西方绘画传统的交互影响下,中西两种文化交汇,在中国画中体现为一种超越现代与传统的、东方与西方的对立的新面貌。于中西两方绘画而言,大多以再现性绘画作为艺术的主流脉络,但展现出两种不同的道路。东西方传统都曾经历过由写实到抽象的转变。于西方画家,这种转变是对幻想的最后一次绝地叛离,但于中国画家,并未创造出非具象的艺术。对模拟再现和主观表达的双重强调始终是一对辩证的统一,是中国艺术家赋予中国画现代性的根本抓手。
傅抱石是其间中国绘画史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其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在山水方面颇有建树,构成山水画新风貌,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在艺术观念上,傅抱石早期曾深研传统,向古人学习传统技法和理念,对石涛尤其崇敬,并因此改名为「抱石」。石涛是明末清初极具有影响力的大家之一,其艺术理念就是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提倡深入自然,变古法为我法。傅抱石继承了石涛的艺术主张并提倡艺术家应该创造性地在古人已形成的体系上传承创新,其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后,扬弃了传统程式化因素,并选择性地吸收了外来艺术,形成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傅抱石在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深入川蜀地区写生,使其产生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转变。这个阶段他深深感受到程式化的传统章法无法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感的山水,同时此阶段也是他打开思路走向融贯中西的关键时期。傅抱石对师法自然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有助于理解传统,从而正确地继承传统,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传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傅公集传统经典于一体形成一套新的笔墨结构体系,即「抱石皴」。「抱石皴」即在运笔时加大力度利用笔根及散开的笔锋横挥竖扫、信笔挥毫,把毛笔的性能和潜力发挥到极致,破笔乱皴之画初看似粗头乱服,不守规矩,然而线条在痛快淋漓间又含蓄微妙、乱而有法,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打破了传统章法的局限性,成功形成了一套新对的表现技法。其山水气势磅礡、生机盎然,同时又灵活变通、博采众长,笔下山峰高下、山脉勾连,树木参差,笔下人物明丽、线条流畅、妙于设色。皆是草草着笔,均是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