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31 齐白石 1947年作 教子图 立轴

教子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531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47年作 教子图 立轴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101×50cm 创作年代 1947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八十七岁白石老人,丁亥秋九月已凉,天气未寒时也。
【印文】白石、曾经灞桥风雪
【来源】
1.原藏家直接得自齐白石家属。
2.2005年嘉德拍卖会2327号。

齐白石的作品以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时时打动人,在于其寓于形象之中的细腻情感,此幅《教子图》就充满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给人以很多启发。齐白石对鸡的喜爱,源自于从小养鸡的生活,他对鸡的习性特别熟悉。
五只小鸡仰头嗷嗷待哺,但它们围绕的并不是慈祥的母鸡,而是一只冠羽华丽、斗志昂扬的公鸡。大公鸡俯身凝视着众小鸡,似乎正在传授生存之术,众小鸡如同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聆听教诲,这种眼神和动作的交流十分生动,交代出一个颇有戏剧化的场景。白石老人向来就有天真童心,他观察自然中的草一木一生灵也是用他的天真之眼去看,所以他往往看到一些生活中被人所忽视的真趣,比如公鸡教子。在公鸡的影响下,此画中的小鸡也模仿公鸡的样子振羽昂首,尽管稚嫩,也使人感受到一种激昂向上的力量。此幅的构图也很讲究,画面中心一只气宇轩昂的大公鸡,四小鸡集中在画面左下方,有聚有散。画面的色彩亦相当丰富,火红艳丽的鸡冠,水墨淋漓的小鸡,还有浓墨写成公鸡尾翼。整幅笔精墨妙,情致有趣,是为白石老人晚年的佳作。

齐白石小鸡和大鸡的创作方法
—胡佩衡
小鸡
白石老人自幼在家乡天天要喂牛养鸡,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三十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六十岁后又开始研究鸡雏。那时我常看老人家中养好多小鸡,察看它们的形状和动作,进行写生练习。
老人画鸡雏最初用大笔圆点法表现小鸡的外形,然后,添嘴、眼和爪。自己感觉着不很生动,只有其形未得其神。到了六十三岁时画的小鸡,已有改进,他能以鸡爪的安配,巧妙地表达出小鸡的各种动作。此后,他又变化用墨法,如六十五岁时画七只小鸡挤凑在一团争食,用浓淡墨把群鸡分出,没有模糊不清的毛病。就是头部和爪部的安排也没有一点不妥当。七十岁后,他又感觉圆点书法还不够恰当,再进一步圆点笔和平涂笔合用,才显然能把小鸡的胸部腹部分开。八十岁以后,老人画小鸡的技法才算最后成功。可以看出,在用笔用墨上,浓淡墨变化上、圆长笔的应用上,显然与从前完全用圆点法又不相同了。从而看出,老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由于蘸到笔头上哪一边墨多水少、哪一边墨少水多的不同,和用笔法的不同,就巧妙地把小鸡身上绒毛质感画出来了,小鸡的各种神情动态也画出来了。
书法上这样的变化,细说起来,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功的,实际要在长期劳动中才能逐渐体验出来。用老人自己的话说:「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
此外,老人画鸡笼也很有研究。笼子是用竹条竹片编成,前面和后面所画竹条的浓淡墨表现很清楚,前面墨浓,后面墨淡,由于中锋笔面竹条,表现成细圆的感觉。笼子底部全用侧锋笔干淡墨画,为了表现笼底竹片有扁平和织维的感觉。总之,老人作画一点一划都有他的道理,绝无敷衍无用之笔。
大鸡
白石老人画鸡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的。他三十岁以前画的鸡,虽然笔墨很差,却已非常生动。后来经过仔细地观察生活,才能分别画出柴鸡、油鸡、竹鸡的特征,并都能表达出不同的精神与趣味。
白石老人画鸡时,能画出身体不肥而强健、能飞跑、很灵敏的样子。鸡毛安排得自然,鸡尾几笔交代得清爽。表现得瘦健有神。再看上边画的几笔篱笆,健爽有力,更能烘托出鸡的健壮,如果画上较细笔的篱笆就不调合了。
白石老人为表现鸡的肥硕和重量,画鸡腹部横写一笔浓墨,直连鸡腿,就特别比原鸡黄灰色加重了鸡的重量。这种画法,过去的画家是没有的,一般现代的画家也是不敢这样表现的,这是老人根据活鸡创作出来的。这一横笔须与上部的羽毛似断似连,留出一隙空白,才能表现羽毛的生动来。此外,鸡冠的雄伟、鸡爪的笨重、鸡眼的英锐,都能表达出来。至于鸡背部分,因为太光,加一笔小毛,破开圆背,更显背毛生动自然,这都是技法高妙的地方。
我特别喜爱白石老人画的大鸡,最初也摹画过二十几张,自觉总不称意、不生动。老人说:「你画鸡,毛病缺少写生的工夫,我对鸡仔细观察和研究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多得多,所以,才能有神。」这样,使我进一步了解,写生基础不打好,临摹多少遍,画也是流于形式,不可能画得「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