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78 姚永康 1960年代 高温影青釉郑成功瓷雕

高温影青釉郑成功瓷雕
拍品信息
LOT号 0078 作品名称 姚永康 1960年代 高温影青釉郑成功瓷雕
作者 姚永康 尺寸 高47cm 创作年代 1960年代
估价 100,000-1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姚永康(1942-2017年),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江西吉安,成长于南昌。1957年,15岁时拜国画大家胡献雅先生为师。196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曾在江西瓷业公司美术室、建国瓷厂美术室、省市展览馆任美术师。1980年调回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担任雕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6年任正教授,2005年离休。几十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创作。为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会员(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雕塑艺委会主任、景德镇高岭陶艺协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陶艺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
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厦门建立了郑成功纪念馆,作为对台交流的特别举措,对于两岸郑成功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颇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的姚永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作出了《郑成功》瓷雕作品系列,此件瓷雕就是其中的佳作,通体施高温影青色釉,釉水晶莹温润,胎骨厚重密实,线条流畅刚直有力,人物造型生动,开面细腻表情庄严,双眼炯炯有神,若有所思地凝望着大海远方,作品下方的海浪纹和篆书“还我河山”四字的细节刻画,更加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今年离建馆至今正好一个“甲子”,又是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年,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海峡同根,同祖公。郑成功民俗文化经久不衰、与时具进,成为两岸共同的精神支柱与情感纽带。同类题材作品刊载在2017年10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编,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宛若天成——姚永康雕塑艺术》书籍中。
郑成功(1624-1662年),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3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越过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兴办学校,推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