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763 清 描金漆黄杨雕兰草桌屏

描金漆黄杨雕兰草桌屏
拍品信息
LOT号 6763 作品名称 清 描金漆黄杨雕兰草桌屏
作者 -- 尺寸 80×27×45cm 创作年代
估价 130,000-15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
材质 形制


桌屏以黄杨木雕制底托及框,造型简洁大方,木纹疏朗,四边及双脚皆以金漆绘制博古纹饰,其间分别点缀各式锦地皮球花与云蝠及纹。屏脚两侧及屏下边框作开光,正中绘制山水纹饰,亭台楼阁、岸芷汀兰、远山苍木,构图饱满,正反两面各作诗文,一面为《兰》(出自《御制诗集,二集卷七十五》):“为佩将生谷,猗猗不改芳。设因拟高怿,相契许和张。乙未夏月御题。”另一面为《马麟秋兰绽蕊》(出自《御制诗集,余集卷十一》):“写兰反楚辞,亦足终古矣。底识其为秋,疏叶护冷蕊。意出常人表,或远代其子。乾隆御题“皆歌咏兰草,与之相配的长方形屏心内,嵌有兰草,兰叶修长劲挺,兰花吐蕊,清丽雅逸,构图颇佳,宛如一幅意笔水墨画作,花叶舒展,或抑或扬,恣意曼妙,生气盎然,妙趣横生,极富文人趣味,古朴中不失雅意。
屏风的起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见屏风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屏风的诞生,开始主要用于置放于皇帝宝座的后面,之后才普及到民间,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从而也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清代的插屏由古代的屏风演变而来,通常由屏框、屏心、雕花底座组成。宫廷和上层阶层的居室内,广泛地应用插屏与挂屏等家具,但其实用性已基本退化,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主要起的是美化环境的目的,故往往不吝成本,极尽精工之能事,而其设计与制作又与不同的场所与位置紧密相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清代的案头插屏除了外形逐渐缩小,其制作也更加考究、精密,集镶嵌、雕刻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件桌屏便是一例,十分华美又寓意吉祥,宫廷气息浓郁又极富文人趣味,殊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