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734 明 铜水月观音及洞龛式台座

铜水月观音及洞龛式台座
拍品信息
LOT号 6734 作品名称 明 铜水月观音及洞龛式台座
作者 -- 尺寸 高24cm 创作年代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重要私人收藏

水月观音像相传是由唐代画家周昉首创,其形象来自《华严经·入法界品》,此经叙述善财童子前往普陀洛迦山拜见观音菩萨的过程,经中描述的观音道场是充满流泉、山石与草木的世界,这些元素成为后世构筑水月观音图像的重要部分。水月观音主要流行于唐末、五代、及宋之间,唐代的水月观音是男性造型,脸上留有胡须,到了宋代以后,水月观音逐渐出现女性造型。
此尊水月观音头梳高髻,余发披肩,头髻正面坐一小化佛,为阿弥陀佛,这是观音菩萨的重要标识。菩萨面相丰颐,下巴圆润,为宋代造像的典型特征,眉眼细长,眉间饰白毫,鼻梁挺直,小口,唇角微翘,神态安祥。观音菩萨身材纤柔,呈游戏姿坐于山石台座之上,这是唐末以来表现水月观音憩于普陀山的优美姿态,菩萨俯视众生得大自在之妙。菩萨上身袒露,胸前饰项链,左肩斜披圣带,腰部刻划纤细,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自然垂落。曲右腿,赤足踏于台座之上,左腿自然垂于台座之下,左手作支撑,右手曲肘撑于右腿之上。菩萨身姿优美,曲线纤细,神情安祥慈悲,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当为宋代造像中的精品。山石台座之下为四足方形底座,最下方台座有莲花形装饰。背光呈镂雕的山石状,四周好似有云雾缭绕,富有艺术美感。整尊造像朴素中透着一种娴静之美。
此像以青铜合金分体铸造,局部残留漆金痕迹。整体造型端庄和谐,形神皆备,充分反映出宋代的审美意趣与工艺水准,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美好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存自在观音多为单体,如此完整的分铸带背光底座的自在观音造像殊为难得。相似的宋代水月观音可以参照安岳毗卢洞第19号水月观音石刻、大足北山113号水月观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