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13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抱月瓶

青花缠枝花卉抱月瓶
拍品信息
LOT号 5613 作品名称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抱月瓶
作者 -- 尺寸 高30.5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价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 阿根廷Dr. Max Enzweiler 家族收藏
•布宜诺斯艾利斯,Martin Sarachaga 拍卖行,2017年6月,Dr. Max y El-ie Enzweiler 收藏专场,编号340

展览: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本品呈葫芦形,上部似蒜头形,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为扁圆形,腹部略鼓,似椭圆形方圈足,形制仿照西亚阿拉伯铜器烧造而成,造型秀美别致。釉质肥厚晶亮,口沿下绘一周回纹,腹部两面各开光内绘缠枝莲纹。整体以青花所绘纹饰具有浓郁的西亚色彩,或受自伊斯兰细密画影响,画面疏朗。白釉上罩娇黄釉,黄釉娇艳欲滴,施彩准确,或为清代后施。
自永乐一朝始,朝廷严格监控江西景德镇御窑。当时青花瓷为中国独有,风靡亚洲诸国,永乐皇帝深明其价值,故欲藉此作为宣威四海之外交手段。御窑佳瓷部分上贡宫廷御用,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部分永乐御窑精品,则直接经朝廷远送海外,或作为重宝赏赐予访华来使。永乐年间,朝廷不仅掌握御窑设计及生产,亦严控御窑成品去向。蒙元时期,中国瓷器经商贸流入近东、中东以至东非地区;而永乐瓷器则绝迹贸市。中东考古遗址堆积地层出土物,证实中国瓷器曾持续不断地传入该区,但明显缺永乐瓷。永乐官窑瓷器,从制作至分送,悉由朝廷严格掌控;若有次品,则毁弃掩埋,确保无仿品可出。因此永乐瓷价值尤高,一器难求。中东仿永乐瓷器并非罕例;由于仿制之对象难得,故仿品一般比原品之年代晚至少一个世纪。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日渐繁荣。由于频繁的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使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受到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瓷器应运而生。此样式的扁腹绶带葫芦瓶亦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最早或许可追溯至埃及第十八王朝,此后千百年一直流传于当地。六至七世纪,埃及时为罗马行省,当地人称此类器为「圣徒弭纳壶」,用以盛载油或圣水,乃朝圣者寻访阿历山大城附近圣徒弭纳之墓纪念品,故又称「朝圣者之壶」。此壶形大约于此时或经栗特商人传入中国,国人以铅釉陶器仿之。
至景德镇御窑瓷匠始烧之时,器形已大有改变,如见本品,形韵清秀,微呈椭圆,曲线圆润柔和,颈部细直,如意双耳曲折有致,显器身轻巧玲珑,世人雅称「抱月瓶」。此类器制作极难,永乐年间,瓷匠曾尝试各种新法,可参考一件较小类例,明显应是先制作正反两面,再纵向拼接成器,见《景德镇所出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编号62。另一种制法,是将上下两部横向拼合,明一朝瓷匠均以此法制作,本品即为一例。
永乐抱月瓶,器形与本品相同,见有少数存世,绘花果纹或缠枝花卉纹,与扇画构图相去甚远。便如此,此类瓶例,亦极少现身拍卖场,私人收藏亦甚罕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例,绘山茶花开,载于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87及88。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见《明瓷名器图录》,同上,图版16。上海博物馆藏一件,见陆明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9,并图刊于护封。巴黎吉美博物馆藏一例,载于藤冈了一及长谷部乐弥编,《世界陶磁全集》,卷14,东京,1976年,图版13。